吃透国际标准
减少外贸损失
一批原本可以赚10万美元的出口灯具,只因企业将发货单证上的国家码写成了三位数而不是国际标准的两位数,便被某国海关计算机系统排除在外。这批货物一压就是三个月,结果企业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损失一大笔。日前,全国政协常委、副市长李崴在《关于掌握国际贸易标准,推动我国外贸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列举了企业因为对国际贸易标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而造成国家每年损失1万亿元的事实。李崴呼吁国务院及时修订有关“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标准文件,推动外贸事业健康发展。
企业不了解国际标准
每年实际损失超万亿
李崴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3年多了,我国对外贸易仍呈现出加速向上的发展趋势: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56万亿美元;2009年为2.2万亿美元,下降了13.9%;2010年达到2.97万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4.7%,比2008年增长16%,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出口也面临各种新兴贸易壁垒的挑战。WTO的统计显示,从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员通报的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为23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974条,占总量的71%。在这股浪潮中,中国成为最大受害者。
李崴表示,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包含了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主要内容。这其中,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导致的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并造成滞关、压仓、退货等,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每年实际损失达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这样的损失在国际上居首位。
江门市乃至我省的外贸在经济发展中均占重要位置。结合广东实际,李崴说:“2009年,广东省外经贸协会针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每年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外贸生意,因为对国际贸易标准不了解而造成货款无法回收的比例达5%,总额约200亿美元。这个误差率是国外的20倍。”国内现有的60多万家进出口企业,因对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常常遭遇滞关、压仓、退货、货物损毁等事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损失。
近2万项国际标准
我国仅参与制订20多项
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陆续就国际贸易推出了33个建议书、7套标准和5套技术规范。对于这些文件,联合国是时时发布、时时维护。“可是我们遵循的很多标准都是10年、20年才修订一次,远远跟不上发展。”李崴说。
在调研中,李崴还发现,国家的《职业资质标准》和《中国职业大典》里,国际贸易领域还是空白。同时,由于我国对国际贸易简化和标准化重视不够,相关工作已中断达10年之久。全国1000多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专院校中,至今没有一本有关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教材,也没有一所院校设有国际贸易标准化教学科目,更没有相关培训。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近20000项,但我国企业参与制订的仅有20余项。另外,负责制订这些标准的机构全世界有900多个,但我国参与其中的不足10个。李崴说,这意味着我们在很多时候没有话语权,在贸易壁垒的应对上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
基于此,李崴提出三点建议:国家急需加大投入,立即对外贸企业有关人员的“国际贸易标准化”知识进行应急补救性培训;推荐和提倡全国大专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开设有关专业课程,并定期向政府部门、外贸企业、海关等宣讲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及时修订有关标准和文件,并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参与到世贸组织技术法规标准的拟定进程中,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
本文关键词:李崴,吃透,国际标准,外贸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