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99.7亿美元,同比增加2.8倍。照此计算,一般贸易逆差今年会不会突破1000亿元?会不会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甚至达成所谓的“贸易平衡”?有希望,但取决于许多条件。条件一,外需稳定,西方大消费国的国民消费不会大幅攀升,以致中国出口不会发生暴涨;条件二,中国内需十分旺盛,进口增速不减,而且有的可买。
这实际是在用一般贸易逆差对冲加工贸易顺差的过程,我一直怀疑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完成。原因一,只要国外消费品进口对中国存在路径依赖,那加工贸易的顺差就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减少;原因二,美国等消费大国的国民消费已经开始见底回升,即便不会很快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那也是向好趋势,而不是相反;原因三,在中国出口因金融危机受阻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尤其是出口市场被拓宽,增加了许多新的出口市场。
上述三个原因会导致中国出口未来恐怕有增无减,仅凭大幅增加进口去实现平衡十分困难。加工贸易的顺差如果不断加大,一定需要一般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需要人民币不断地升值,如此恶性循环,永远找不到平衡点。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突然崩盘,形势急剧逆转,货币大幅贬值。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现有的条件不变,依然延续现在“用一般贸易逆差对冲加工贸易顺差”的方式平衡贸易,稳定汇率,那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估计还有4%到6%——被高估10%左右。如果到此为止,中国经济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发达国家消费恢复较快,而内需进一步受到紧缩货币的压制,进口增速放缓或没的可买,那问题则另当别论。
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和商务部陈德铭部长都多次说过造成中国贸易失衡的原因不在于汇率,陈德铭甚至相近论述过加工贸易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并指出这不是货币升值可以解决的。不仅如此,《华尔街日报》和摩根·士丹利的罗奇也专门撰文解释过此类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立场没能得到坚持,或此乃“中庸之道”。
比较大的看点还有:加工贸易进出口1027.9亿美元,增长35.2%。其中出口652.2亿美元,增长32.7%;进口375.7亿美元,增长39.8%。注意,进口增幅和出口增幅之间有7个百分点的落差。说明,中国进口价格上涨速度远远高于出口价格的上涨速度。中国加工贸易的企业利润还在被压缩,中国贸易条件恶化进一步加剧。
从出口地区看,1月份,除北京是净下降以外,其它传统出口大户依然如故。广东出口429.8亿美元,增长51.8%。江苏、浙江和上海分别出口244.7亿、192.5亿和164.4亿美元,分别增长29.8%、45.5%和24.6%。此外,山东、福建和北京分别出口106.5亿、75.6亿和43.8亿美元,分别增长47.5%、增长38.9%和下降3%。说明,产业转移的速度还是比较慢。
传统优势大宗商品出口保持良好势头。这是可喜的,说明国外的消费有所恢复。但进口原材料,尤其是基础性商品的价格走势十分难看。中国进口量价齐增。量增情有可原,囤货应对未来涨价。这对应于企业贷款需求增加,也是为什么中国1月份贷款需求增长较快的原因。
这实际是说,人民币问题和贸易形势问题,不仅仅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同时也与小国政策密切相关。如果东南亚通过货币贬值增加了出口竞争力,那未来中国的贸易形势显然会受到影响。当然,贸易还取决于其它一些条件,比如地域环境,技术条件,劳动力素质等问题。但无论如何,东南亚的邻国的货币政策动向,又为中国经济增添了一个不确定因素,这一点是肯定的。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被高估1,0%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