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近年来加强与中医发展较好海外国家的交流合作,并逐步向海外推广中国传统的医药技术。
据甘肃省商务厅介绍,在第110届中国广交会上,甘肃省中成药、中药材的出口成交大幅增长,其中中成药成交额达到110万美元,同比增长20%,远销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甘肃省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居中国之首,全省现有2450种中药材品种资源,常年人工栽培品种有350余种,大宗地道药材有30多种,尤其是甘肃地产的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等主要品种产量占全国的70%到95%。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18万吨,出口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但甘肃中草药在对外贸易中尚存软肋,生产加工不规范影响中药材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名牌产品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对此,从2011年起,甘肃省每年财政列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到“十二五”(2011-2015年)末,力争甘肃省中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作为甘肃省在广交会上参展代表企业之一,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佛慈品牌的中成药于1931年即出口至东南亚、日本等地,是中国最早出口中成药的企业之一。
据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目前中成药出口欧盟的通道未完全关闭,但中成药申请注册的时间长,检测认证的费用高昂,加上目前欧盟经济持续疲软,甘肃中药材企业面临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不断加强、改变仅把中药材当作农产品销售的局面。目前,佛慈集团已向瑞典提交了一味中成药的注册申请并获受理。
同时,甘肃部分中医药机构今年陆续与港澳台,以及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药业务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针灸、中医药、敦煌医药学等。此外,甘肃省还将支持甘肃中医学院在国外创办孔子学院中医学院,推荐甘肃名中医赴国外孔子学院讲学,并协调国外学员到甘肃中医药机构学习中医、针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