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大大方便了我们企业走出国门。”中国惠普副总裁邵冬告诉记者:“我们需要可以随用随取的保税料件,也需要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在周边聚集,这样我们的物流成本就可以降到最低。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近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一期)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等11个部委的正式验收,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此前成立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为重庆市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已经吸引了惠普、英业达、广达等知名企业落户。
物流成本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重庆加工贸易发展的瓶颈。重庆海关调查显示,重庆企业运输一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到上海出关,通过高速公路,运费要2万元左右;通过铁路运输,需要6000元左右;通过长江水运,需要3000元左右。而若是上海企业,这笔费用就几乎等于零。再加上企业往返口岸和内地的通关成本,内陆城市发展外贸,真是难上加难。
为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加贸企业入渝投资,重庆在海关的支持下决定成立保税港区。2008年11月12日,我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也是第一个“水港+空港”的双功能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2009年8月26日,重庆海关与惠普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备忘录,在惠普公司守法自律前提下,海关承诺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通关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地提供通关便利。受保税港区的政策利好吸引,美国惠普公司在将400万台内销笔记本电脑项目放到重庆的基础上,又决定将其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项目也放到重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众多知名电脑代工厂商及配套企业接踵而至。同时,他们主动去拓展零部件供应链,液晶显示器、硬盘驱动器、电源、键盘、鼠标等配套企业迅速跟进落渝。
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重庆市再次以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为基础,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以保税加工为主,从而与以保税物流为主的重庆保税港区形成配套互补。2010年2月26日,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它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也是产业布局最佳的综合保税区。
根据有关政策,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出口企业再也不用往上海、深圳等口岸跑了,在重庆海关就能办结出口手续。仅此项政策,每年就能为重庆企业至少节约上亿元成本。再加上土地、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重庆对外资的吸引力迅速提高。截至目前,已有69家境内外企业与重庆保税港区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有35家企业已经或正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利用入区退税的政策优势,重庆还谋划加工贸易垂直整合,即在产业链整合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原材料、零部件的逐步本地化,使加工与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基地在同一地区运作,从而实现配套物流成本最小化,改“两头在外”的传统加工贸易模式为“一头(原材料)在内,一头(销售)在外”。
为配合重庆发展,重庆海关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口岸海关建立联系配合机制,实现了转关数据联网,做到了监管、配合无缝隙。
在政策吸引下,重庆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渐露头角,仅今年一季度,重庆关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3.3%。在今后3—5年,重庆将形成笔记本电脑8000万台、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新增就业30万—50万人的IT产业集群。“随着保税港区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加工贸易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海关关长马忠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