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体停产 进口大豆全面攻陷
www.jctrans.com 2010-2-25 13:5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从1月底就开始停产,已经一个月了。”2月23日,黑龙江大豆压榨龙头企业阳霖油脂总经理刘玉霖告诉本报记者。 在黑龙江这个中国大豆的“最后堡垒”,停产的,并不止阳霖一家。来自黑龙江大豆协会的消息称,目前,黑龙江几乎所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均已停产。 加工企业的停产,直接导致大豆积压。全中国的大豆产量,约有一半出自黑龙江。据悉,目前当地约有一半的大豆滞留在农民手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进口大豆又一次的大规模入侵。海关总署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中国进口大豆408万吨,较2009年同期的303万吨增长了34.5%。尽管这个数据已较2009年12月减少了14.6%,但仍为第五个历史月度高位。 刘玉霖称,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集体停产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春节期间销售不景气,另一方面,则由于南方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相比进口大豆,加工1吨国产大豆就要亏70-80元,更谈不上什么利润了。”刘玉霖很无奈。 中国大豆产业整个产业链,正在遭遇来自全球的压力。而这样的状况,至今已经持续两年。 在种植环节,国产大豆已被低价进口大豆全面攻陷,进口大豆占中国大豆消费量的70%。而在加工环节,中国70%左右的大豆压榨企业,已经由国际大豆产业五大巨头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和丰益等外资控股或参股。在剩余30%中,中坚力量便是黑龙江的压榨企业。 在中国本土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九三粮油董事长田仁礼眼里,中国大豆产业问题不仅是种植业的问题,更是农业政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策略问题。 穷则思变。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与黑龙江大豆协会,一直在就振兴国产大豆产业一事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告诉记者,目前,协会还有一系列的建议和方案尚在讨论之中。而黑龙江大豆协会负责人亦称,在春节前,该协会已将相关方案上报。 面对来自全球的对手,中国大豆产业即将投入一场不能回避的“保卫战”。 全产业链被动 “现在,外资控股和参股了国内70%的大豆加工企业,国内大豆加工能力已经达到9000万吨,但实际需求只有4000万吨,严重过剩,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沿海进口大豆加工企业中。这对整个行业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上述黑龙江大豆协会负责人表示。 而据刘玉霖介绍,伴随进口大豆价格的走低,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从2008年开始就陷入亏损和停产的境地,这一状况持续到今年。“今年还得亏!” 但在黑龙江大豆协会人士看来,加工行业的劣势仅仅是整个大豆产业链中的一环。“从种植、加工、贸易,乃至科研、信息等大豆产业各个环节,与外资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以种植为例,就存在国产大豆(即“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大豆(即“转基因大豆”)的对抗。目前看来,进口大豆占有绝对优势。该人士认为,这主要因为进口大豆在产量方面占优,一般单产均在370斤/亩左右,国内的平均水平为230斤/亩。高产直接带来价格的优势。 价格的差距带来贸易的差距。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一直呈上升态势。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2009年,这一数字则为425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仍将在4000万吨以上。 “如此大的进口量,必然是我们受制于人。”据悉,2008年用于榨油的大豆中,仅有5%的原料来自国产大豆,其余95%均是进口大豆。 在这位人士看来,在品牌、信息、科研以及资本运作方面,中国大豆产业均有待提高。“现在,大豆价格走势都以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为准,我们根本没有话语权!” 求解“规模化” 在此之前,国家对于国产大豆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良种补贴、直补以及收储等。但在阳霖油脂等企业看来,相比进口大豆价格的优势,补贴的作用仍然微乎其微。 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的地位?在上述黑龙江大豆协会负责人看来,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组合拳”,涉及到从种植到科研的整个产业链。 “以种植环节为例,在亩产230斤和370斤之间,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加以鼓励和引导。事实上,我们也有这个能力。目前,黑龙江垦区的亩产已经达到370斤/亩,不过,这只占黑龙江大豆产量的20%。”田仁礼也表示,大豆的单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规模化,而绝对不是是否应用转基因技术。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便开始推动“大豆规模化种植”。为改变“农户一盘散沙,企业孤军奋战”的落后产业机制,发挥合作社作用,形成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大豆产业持续发展的新体系,被视为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新路子。 2009年下半年,中国大豆协会已先后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确定了相关试点。据刘登高透露,今年的试点工作如何进行“尚待讨论”。 攘外、安内 进口大豆对于国产大豆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与跨国粮商的渗透密不可分。它们是进口大豆的主要引入者。 在田仁礼看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促进了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在涉农产业引进跨国粮商弊多利少”。 在他看来,跨国粮商并不能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中国压榨企业所采用的工艺设备并不比外资企业差。“至于说跨国粮商对国际贸易风险有更好的控制能力,正是跨国粮商所要独占的优势,这一环节产生的操控手法和利润,外资决不会让给中国企业。” “外资渗透国内产业已经十几年了,要希望在短时间综合解决,肯定不可能。但只要政策对路,有一些连环组合拳,我相信,几年之内,国产大豆产业劣势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前述黑龙江大豆协会负责人表示。 这位人士还表示,国产大豆产业的一个根本问题还在于,自身没有形成合力,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就整个产业来说,主管部门整体脱节,生产由农委负责,加工由发改委负责,销售则归工商……而前述整个产业链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这些部门的合作”。在他看来,市场经济下,协会应该是最好的牵头协调方。“但现在的状况是,谁都可以不理我们,我们对谁也都约束不了,整个产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我们希望,各部门能对目前大豆产业面临的问题真真正正进行研究解决,更加有针对性地落实。”这位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