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频道 >> 贸易新闻 >> 正文

贸易新闻

  • 采购大鳄放言不涨价 中国电子出口强弱分流

    www.jctrans.com 2008-6-24 9:45:00 金融界

  •   “如果你的供应商一再坚持涨价,您还会选择采购他的东西吗?”6月20日,本报记者如是追问正在深圳采购洽谈的美国第二大电子零售商Circuit City的副总裁兼总经理马振雄。

      “如果你总去一家餐馆,它涨价了,别人没涨,你还会去吃吗?”马快速反问道。

      “假设你过去一直很爱吃这家餐馆的菜呢?”记者继续追问。

      “你知道,要找到一家同样好吃的餐馆并不难,做生意和选餐馆没什么两样。”马振雄继而以略显轻松的语气对记者补充说,Circuit City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包括“调整我们的销售策略,以及整合供应商网络,帮助我们的供应商应对成本上升的问题”,但所有的办法都不包括涨价。

      进入2008年以来,在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美国经济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夹击下,包括Circuit City在内的采购大鳄成了中国供应商们最为头痛、也最急于争取和挽留的“买家”——一方面,美国零售业者最为严酷的“成本”杠杆,似乎毫无撼动的可能;另一方面,经济衰退让美国大型零售商的业绩不跌反升,有着16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Circuit City显然仍是中国电子制造商的必争之地。

      在马振雄看来,电子产品在抵御通胀过程中,是最为特殊的产品,“从历史来看,全球电子产品的趋势只有降价,从来不会涨价,iPhone刚出来时单价400美金,最近刚刚宣布的价格是199美金,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马振雄说,供应商企图通过单纯涨价来平衡成本冲击的成功几率为零。

      美国买家的脸色:不涨价

      2008年,悬在中国电子出口供应商头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美国经济衰退、劳动法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出品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等不断恶化着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形势。

      进入2008年以来,专职从事国际进出口贸易中介服务的环球资源(NASDAQ:GSOL)公司所举办的“买家专场采购会”次数提高了差不多50%,以满足那些由于成本上升、订单下降而开始荒不择路的中小供应商对于买家信息的需求。

      “我们今年‘买家专场采购会’计划是80场,去年只有50场。”环球资源首席运营官裴克为(Craig Pepples)说,“从我们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来看,经济越不景气,客户对买卖双方供需信息的专业性要求就更高。”

      “去年我们很多同行见面的时候还在谈‘挑客户’,今年谈得更多的是‘谁会死掉’。”在电子消费产品出口领域有十几年经验的上海京佳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贾先生如此描述了中国电子供应商所面临的严峻现状。

      贾先生同时认为,从2007年中期开始到2009年是中国电子产口制造商名符其实的冬天,在此期间,“减少对利润的要求,稳住客户”,以保存实力,是为上策。

      “有人认为2008年是最坏的一年,我比较悲观,我认为能熬过2009年才算渡过危机。”贾先生说。

      那么谁能熬过去,谁会不堪严寒而倒下呢?——这取决于谁能在挽留住买家的同时,还能抵抗住由于成本上升而不断下降的利润空间。

      这当中,买家的选择扮演了致命的角色。

      “有供应商已经把他们的成本账摊开来给我们看,他们也已经是没办法了。”马振雄说,考虑到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子产品出口地位,以及买家与中国供应商的共生关系,在“不涨价”前提下,Circuit City也开始调整其在中国采购策略。

      量升价跌

      “过去有些产品要向4-5家公司采购,现在集中到2-3家。”马振雄表示,Circuit City采取的调整策略之一就是改变原来分散采购的方式,产品向个别供应商集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扩大单个供应商在零部件采购中的规模优势,使其向上游获得较高的议价空间,达到规模换利润的目标。

      另外,Circuit City在明确缩小供应商数量后,在订单周期上也有所延长,“让他们更早地知道我们订单的数量,方便他们做预算”。

      当然,如此带来的结果是,中国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形成温饱不均、强弱分流的局面。

      “供应商范围收缩肯定让一些落选的厂商日子难过,但是我们也在加大采购量,让一部分供应商获得更高订单。”在马振雄看来,被衰退阴影笼罩的美国经济,并非一片肃杀,“我们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采购形势非常好”。

      作为美国第二大电子零售商,Circuit City在美国有650家店面,在加拿大也有800家。而据马振雄透露,今年上半年以来,Circuit City从中国采购的商品“销往加拿大上升了250%,销往美国则翻了10倍”。

      马振雄认为,造成美国电子零售业逆市上升,并加大采购量的原因在于,“经济不景气并不代表美国人不买东西,只不过他会更关注什么消费更实惠;另外,美国家庭缩减大宗花费反而会促进电子产品的购买,比如他们会取消很贵的游泳计划,转去买游戏机、DVD”。

      马振雄进一步透露说,对于Circuit City而言,今年上半年,店内经营的索尼、松下等“较贵”的一线品牌产品销售在下降,而“Circuit City”自有品牌的产品销售却在直线上升。

      “我们自有品牌产品销售目前只有10%,未来增长空间很大,因为它们更实惠。”马振雄表示,美国第一大电子零售商Best Buy(百思买)也在加大其自有品牌的供应比例,“其自有品牌的销售比已经达到了25%”。

      “美欧市场目前还是中国电子产品的主要市场,占了70%。”贾先生说,美国零售巨头的商业导向,目前仍然决定着中国电子厂商的阴晴冷暖。

      而环球资源裴克为则认为,这将意味着,在这轮出口寒流中,中国供应强弱分流的局面已经形成,“那些优质的中国供应商可以借机扩大他们的出口,争取到更好的买家;同时,那些规模小、竞争能力比较差的供应商日子就会更难过”。

      电子产品出口的冷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在此轮危机中的方向和出路。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今年1-4月,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受到的冲击相对较为微弱: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为15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去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0.5个百分点,但占全国外贸出口额仍旧达到了37.5%的高位。

      “我们也在密切留意全球工业的流向。”马振雄认为,在亚洲周边地区,要崛起另外一个能取代中国的“全球制造中心”并非易事,“至少在5-10年内,中国制造商不会转移到其它地区开工厂”。

      在他看来,“中国目前在电子行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垂直整合能力、运输物流,以及成熟的技术工人,这不是其它国家可以短期取代的。”

      裴克为亦告诉记者:“一位买家告诉我们,在他们的采购清单中,只有一款产品能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找到。”他同时指出,尽管电子产品本身没有涨价空间,但是这也迫使不少中国电子供应商通过技术提升,以通过多元化设计,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来提升竞争优势。

      坚守2008:强弱分流的制造商

      但是中国供应商,的确正在为这种困境中的坚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中国制造业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电子厂商负责人表示,近期越南爆发经济危机的暗示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这是一个充分考验中国宏观政策的时候,对中国制造商应对通胀的能力也是考验;而另一方面,越南的经济危机也在证明“东南亚各国并不是这么容易取代中国的”。

      贾先生则抱怨,国家新一轮的货币紧缩政策正在冲击着原本有实力“活下去”的制造商,因为银行单一地收缩信贷不仅冲击了那些弱厂商,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优质厂商的资金流,使其原材料采购等环节上更难及时获得充足现金流,从而有可能错失抓住行业由 “优胜劣汰”带来的洗牌机会。

      事实上,残酷的淘汰赛的确正在中国电子制造商中继续。

      “从去年7-8月以来,我每个星期都听到有厂商说要加价,甚至有人要求加价50%,这个浪潮来得很凶,到现在还没停止。”马振雄说,加价几无可能,但是“灵活”的厂商会在此当中通过技术和产品换代,找到缓解成本上升的压力。

      “比如前年做MP3,去年可以做MP4和数码相框;还可以通过提高芯片整合能力或者增加产品功能来增加吸引力、降低成本。”马振雄说。

      这意味着,没有产品更新能力的中小制造业者,只能最终死亡。

      而大多数被采访者均认为,那些正在流行的观点——印度或越南制造将会取代中国制造——从目前而言,只不过是危言耸听;但是藉此认为,中国制造将会借此实现快速升级,则太过激进。

      “如果说这个冬天考验中国电子供应商在国际买家面前的议价能力,还不如说,它考验的是中国电子整体产业链条的议价能力,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拥有足够的定价权。”贾先生说。

      从工信部统计数据亦可见,低端的加工贸易产品依旧占据目前出口主流:今年1-4月,进料加工贸易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仍然是出口贸易的主体,出口额分别为1110.7亿美元和204.3亿美元,合计占到全部出口额的82.5%。去年同期,该比例为85.5%——略为可喜的是,这个比例正在缓慢地下降。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