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市场萎缩内销价格跳水空调企业内外受困
www.jctrans.com 2008-6-18 14:00:00 国际商报
新闻提示:在空调销售旺季正式启动阶段,行业即遭遇低迷,内销受挫,家电卖场纷纷降价促销。而出口市场也同样遭遇“寒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市场萎缩、出口数量下降。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期待用内销来平衡出口难题似乎比较困难。 夏日来临,本是空调销售旺季,此前一直受生产成本上升所累的空调企业,本期望以涨价化解成本压力,现在却不得不再拿出降价的法宝,一些电器连锁商更是高调启动空调的旺季降价促销攻势。而出口市场也同样遭遇“寒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市场萎缩。国内外空调市场环境恶化,众多空调企业出口纷纷下滑、内销受挫。 内销市场:价格跳水记者从北京的家电卖场了解到,很多品牌的空调都在降价促销,降幅平均达到了20%,有的产品降幅甚至达到了40%。以1匹冷暖机为例,2006年的平均售价在1500到1600元,去年是1700到1800元,而今年前4个月已经涨到了1800到1900元,但在优惠打折后,五六月份时售价又降到了去年的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地震、暴雨等天灾的影响外,股市、楼市的低迷也是空调内销受阻的原因。面临如此局面,空调品牌不得不采取短期的大降价来刺激内需、消化库存、回笼资金,以维持长远的发展。 另外,能效等级即将升级,空调厂商又一次面临“大考”。据了解,中国家电协会已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交书面意见,建议空调能效门槛明年先提至3.0(现行的三级)。 空调能效门槛提高,迫使厂家不得不考虑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将原有空调尽早清货。而在家电卖场中,降幅较大的主要是那些能耗高、款式老的产品。 有观点认为,如今国内推行的能效标准是导致空调内销高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于治璞认为,目前市场低迷主要受天气影响,市场的需求减少直接导致库存积压。 于治璞向记者分析,天气因素是决定空调销售的重要因素,这对企业是一种考验。天气凉爽时,企业需要调整策略加大促销,一旦天气转热,需要企业及时向市场供应产品。“这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考验。”于治璞告诉记者,过去曾出现过天气突然转热而一些空调企业却无法及时供应产品坐失商机的情况。 出口市场:有单不敢接 于治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至2月我国空调出口数量和价格都出现下降,但在3月份出口开始恢复到历史水平,1至4月我国空调出口开始恢复性增长,出口数量增长4%,出口金额增长20%。“不过,出口数量增长小,空调出口局面十分不利。”于治璞告诉记者,空调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和市场需求有关。“空调是看天吃饭的产品,我国的空调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如今欧美等国市场需求不旺,国外的经销商也不急于下单,这是导致空调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东南亚市场对空调产品需求较大,但是产品附加值较低,而非洲市场由于其消费水平有限,需求也有限。 另外,美元贬值直接影响美国空调的销售市场。由于美元贬值,我国空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这也是导致今年前两月我空调出口下降的直接原因。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楼市低迷,空调销售下降,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出口风险加大。有空调企业表示,不是说没有国外的订单,而是有订单,但不敢接,怕赔钱。“企业在接单时也许还有赢利,但到交单时,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就回会出现亏损。”于治璞说。如今,企业接单时都慎重选择,一些利润低、雷同性大的产品,企业往往不愿生产。 于治璞表示,如今国内的空调市场经过几番洗礼,已由原先的几十家一线空调品牌企业逐渐精简为十几家。目前,如格力、美的、春兰等一线品牌既做出口也做内销,随着外销市场的萎缩,竞争加剧,这些企业都有加大内销的趋势。可是,在空调销售旺季正式启动阶段,行业即遭遇低迷,内销受挫、高库存和高压力,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期待用内销来平衡出口难题似乎比较困难。出口市场萎缩后,如何将闲置的生产设备、人员利用起来,将国外产品的生产线转化为国内产品的生产线,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壁垒叠加效应凸显 目前,我国空调对欧洲市场出口较为平稳,但是专利和技术壁垒却困扰着国内空调出口企业。欧盟要求出口欧盟的空调产品的冷媒由R22转变为R410A、R407C,这将成为环保概念下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如果转为R410A,新制冷剂替代成本将增加,而替代所产生的大部分利润将被拥有专利权的国际制冷剂企业获得。 另外,美国等市场到2012年将禁止使用HCFC制冷剂空调进口以及欧盟EUP指令的实施,加上RoSH和WEEE指令,空调出口的技术壁垒在逐步抬高,技术壁垒的叠加效应也会进一步影响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对于空调企业来说,能效标准也逐步提到日程上。国内提高空调能效等级,企业需要调整生产,“能效标准可以达标,但是如何控制成本和用料,对企业又是一种考验。”据悉,新标准的强制实施,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明显提高,预计单台空调平均成本将上升10%至20%,这对企业来说压力大增。 于治璞说:“其实,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所有企业来说面对的困难是均等的,关键是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大企业可在技术水平、创新方面着力,而中小企业可走个性化、异性化道路,寻求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