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张立群
近年来,美国的投资和就业持续恢复,经济保持复苏态势。但收入差距大、消费增长不及预期等,使其市场需求恢复基础不稳。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浪潮涌动,总统换届对其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较大,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英国“脱欧”使其与欧盟成员国未来的贸易和金融关系变得不明确,对欧洲的投资和就业产生了抑制作用。
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总体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基础仍不稳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还应该注意到,全球经济正在遭遇“去全球化”逆风,各种贸易保护、贸易壁垒趋向增强。综合看,2017年,中国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但考虑到基数较低,稳出口的多项努力将逐步显现效果,转型升级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等因素,预计出口将呈现低位企稳的态势。
投资增长将大体趋稳,2017年投资增长率预计为10%左右。首先,房地产投资预计将保持大体平稳的增长。第二,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将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继续较快增长。第三,在市场需求恢复和去产能成效支持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稳中趋升。综合分析,全年投资增长可能在10%左右。
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但受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活动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始终较大。2016年,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中国经济增速换档基本完成,经济增长总体趋向平稳。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为10%左右。
近年来,保就业的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此外,经济增长趋稳对就业会形成积极支持。综合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预计2017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0%左右;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率与2016年大体持平,CPI涨幅在2%~3%之间。
目前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因素已明显增多,但仍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长模式转变则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是,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
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择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我国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工作要把握好的五个重要方面: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是大局,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