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为2017年开了个好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创下2015年9月以来的最高。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经济已经稳定在了周期性底部,实现了软着陆。也有机构点评称,一季度GDP增速很可能是全年高点。专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实际上,去年第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筑底态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杨瑞龙表示,2016年宏观刺激计划效应成为一季度经济数据走高的重要因素,后期会归于平稳。参照全年6.8%的目标,未来三个季度数据还有可能存在一定下降空间。
从支撑经济的“三驾马车”的表现来看,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加快8个百分点至19%。不过,在多年举债推动路桥和高铁建设投资之后,这类刺激措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少,因为大量最能刺激增长的项目已经竣工。
消费对目前经济的带动尤为明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消费虽然保持了10%的稳健增长,增速却比去年全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实际上,去年四季度的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也是有所下降的。也就是说这种下降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我国外贸今年一季度发展势头强劲,进出口总值增长21.8%。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4.2%,实现由负转正。但是,“欧洲各种黑天鹅事件接连不断,日本经济也是自顾不暇,从国际环境来看并不乐观。”杨瑞龙表示。
从实体经济来看,其数据的转好也并不乐观。主要的国有企业和煤炭、钢铁等行业有所反弹,但是中小民营企业依然没能摆脱困境。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3月同比上涨7.6%,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5个月扩大后首次出现回落。随着翘尾因素逐渐下降,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PPI涨势可能继续放缓。
“未来GDP增速在6.5%—7.0%都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而调结构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需要一个中长时期的稳定环境。”杨瑞龙认为,虽然目前没有明显的通胀显现,但是过去几年货币量投放过大,货币政策需要警惕通胀;财政政策还存在一定的空间,可以通过持续的减税降费、适当提高赤字率以及对大型项目的投入等措施稳定经济;政策上要向引导智能产业、高科技产业、绿色经济等新动能靠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房地产活动尤为强劲。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1%,创2015年3月以来最快增速。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商品房销售面积290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杨瑞龙认为:“这种现象依然源于市场对于调控政策预期的判断,因为‘调控后的报复性反弹’这个预期还未被打破过。预计本次调控全面推行的半年后将迎来房地产市场的降温。”
银河期货研究员也表示,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近两年以来的高位,但同时房地产销售数据继续下滑,房地产投资未来存在触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