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选项令人颇感意外,在国际汇市、股市、期市上掀起了阵阵波浪,也必将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和民众生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以早做应对。
美国,陷入“左右为难”局面。前期主流预期是加息,收紧货币,当然,也有“债王”格罗斯等呼吁宽松货币,甚至要求“直升机撒钱”、QE4,等等。经济数据却是:4月“小非农”ADP就业指数创三年来最低水平,此为忧;贸易赤字有所减少,ISM非制造业和3月工厂订单增长好于预期,此为喜。两者中和之后,美联储在4月底的答案是:利率水平维持不变。到底下一步如何?要等到6月15日和7月17日的议息会议了。
日本,陷入“进退两难”局面。其3月份的三个数据比较可怕,一是3月核心通胀率下降0.3%,创2013年4月来最大跌幅;二是3月出口“6连降”;三是3月进口“15连降”。以此观之,“安倍经济学”已经破产。那么,继续沿用“加码宽松”的政策,必将遭受更大破产。所以,日本央行也“意外”地宣布利率不变,暂时不增加货币刺激的力度。
澳洲,倒是真让人意外一把,5月3日澳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它的理由是,尽管非矿业经济复苏势头不错,但是其3月份的全职就业人数仍为负增长,而且升值压力山大。所以,独自宣布降息,勇敢撤退。当然,它的“撤退”让美元、日元的空头们更加头疼。
欧洲,局势更加复杂,但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反而很确定,大家的目光都向6月23日聚焦,其他的事再让人为难,与此相比也是小事。这一天英国将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一旦退出,至少在短时期内,将对英国和欧洲的经济造成很大的直接伤害。这将令国际宏观经济局势更加复杂化。
美日央行的“按兵不动”,欧洲局势的极不确定,澳洲央行的义无反顾,都将对其本国经济和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心理和实质性影响,宜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沉着面对。
在国际宏观经济局势趋于复杂化的同时,中国的诸多经济表现值得欣慰。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始逐步显示积极的国际效应。比如,最近国际钢材价格的回升,一方面与世界钢铁需求包括中国的需求有所回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削减钢铁产能减少钢铁供给有关。
中国稳定人民币币值预期,决不参与贬值促进出口的竞争等承诺和措施,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心理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既要紧密关注国际经济局势的演变和发展,也要保持定力,继续沿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既定路线走下去,这将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将有利于我们继续成为国际宏观经济的重要稳定力量,继续做好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