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慧
站在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作为亚太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把中国梦、亚太梦乃至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梦想传递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依靠低廉成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在未来30年,须依靠更多的科技创新、技术和服务,迎接全球更大的挑战。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中国对外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在全世界刮起中国风”。十八大以来的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先后出访17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
在大国方向上,中国与美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并就中美自贸协定进行谈判。中国与欧洲开启稳定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期待在创新与技术领域合作更进一步。尤其在中东欧地区开启将中国高铁驶入欧洲大陆的先河。
中国与金砖国家也在构筑更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比如与巴西探讨建设从大西洋(600558)到太平洋(601099)、跨越南美大陆的两洋铁路。对于邻国,中国更是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中韩完成自贸协定谈判,丰富战略伙伴关系;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APEC峰会上与日本迈出改善关系的第一步。
在中东国家,中国与埃及、阿尔及利亚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拉美国家,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在南太平洋国家,将中澳、中新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南太岛国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同南太建交岛国的整体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全球抛出橄榄枝,并努力促进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在“和”这盘棋局中,重要的落子在“一带一路”上,寄望使古老的欧亚大陆再次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已设立,将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如果看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成长带给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间窗口并不长,大概就20年至30年时间。中国正处在这样的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开放要减少限制和壁垒,开放外国投资和市场准入,因为新的理念和国际规则将促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新秩序。而引入外部竞争,包括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和经验,对于国内深化改革也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企业走出去如果适应得快,将很快成为国际性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以银行业为例。中国银行(601988)业走出去的历程很快,到2012年年底,有16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1050家分支机构,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利率自由化、资本账户的自由化,而不是因惧怕风险而固步自封。
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需要有一个更开放的金融体系,相信中国市场的开放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就像沪港通带来的正能量一样。而开放也不能开倒车,比如审查某个电视剧就在海外引起争议,这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是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