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凌子
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报告会上表示,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分化、微观变异、动荡加剧的一年,也是“新常态”的攻坚阶段,而2016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探底,到2017年或迎来周期性逆转。
刘元春表示,2015年下半年,在各类“稳增长”政策作用下,宏观经济快速下滑趋势有所改变,四季度逐步趋稳。但由于外需持续疲弱以及政策效应弱化,宏观经济总体依旧疲软。
他指出,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三、四季度开始出现,2017年中后期到2018年初宏观经济将逐步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还将面临两大类风险,刘元春表示,一是微观主体行为整体性变异带来的宏观经济内生性加速下滑的风险;二是各种“衰退式泡沫”带来的冲击和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对于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世界经济的变异以及经济探底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四大问题高度关注。
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刘元春认为,货币政策方面,必须明确地从“稳健定位”转向“适度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打破“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
其次,在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率的基础上,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使财政赤字率达到3%左右,同时逐步将结构性减税转变为总量性减税,改革现有财政支付模式。
另外,在全面启动供给侧管理和改革的同时,还需要重新定位需求侧管理政策,进一步实行积极的需求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