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有色金属板块表现惊人,多个强周期型品种相关股票上涨凶猛,“妖镍”、“妖锌”行情成市场资金围猎重点,而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镍、铝、锌等商品价格指数也伴随国际市场变化出现跟涨。此外,MDI、碳酸钾等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势头也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与通胀指数密切相关的鸡蛋、猪肉等食品品种价格开始逐步升温,市场供需两端发生着微妙调整。
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等迹象引来市场对通胀风险会否抬头的关注。多位期货机构分析师指出,部分金属品种上涨有各自原因,国外通胀隐忧尚未传导至国内,而农产品、食品等价格上涨也仍在周期性波动范围之中,意味着目前通胀尚在市场预期之中,这将给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留下空间。不过,业内人士同时认为,低通胀持续也会引来经济运行的其他风险,值得警惕。
资金“围猎”有色板块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A股市场的有色金属板块异动日益明显,从“妖镍”、“妖锌”再到“妖铝”,市场资金对有色行业相关概念股进行一轮疯狂的热炒,直接带动有色板块上演出一波强势的上攻行情,与此同时,不少有色企业的兼并重组等题材消息也引来机构对于有色资源板块后市走高的想象空间。从相关个股表现看,华泽钴镍、明泰铝业、罗平锌电等行业龙头股涨势惊人,闽发铝业、南山铝业和中孚实业也在七月下旬曾封过涨停板,进而领涨整个有色金属板块和A股市场。
从国内期货市场统计数据看,由于7月市场基本金属价格出现大幅攀升迹象,进而带动A股市场板块升温,锌、铝、镍等周期型品种数次刷新了年内新高。据生意社数据监测,自6月上旬以来,锌价大幅飙涨,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6月1日锌价为15392.5元/吨,截至7月28日,锌价涨至17435元/吨,涨幅高达13.27%,且目前金属锌仍在上涨通道之中。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以来,国内铝价呈现出V字型走势,现货价格从年初14130元/吨,最低于3月中下旬跌至12510元/吨,7月下旬现货铝价为14080元/吨,3月中旬至今涨幅约为12.5%。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及国际市场相对的供需失衡格局或引致有色金属连续上涨的行情。五矿期货分析师陈远认为,目前部分有色品种上涨主要在于供应端发生变化,但各自推涨的因素不尽相同,“从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印尼禁矿出口政策这种突发性事件引起市场镍价格的大幅上涨。锌品种本身则处于周期性短缺阶段,加上海外部分矿山关闭,新增锌产能相对有限,价格在短期内会出现一波上涨走势。”在陈远看来,国内有色金属的供应端有收缩趋势,需求则一直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去库存情况正在改善,加上类似融资锌等融资套利和资产配置的需求逐步升温,推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国内有色金属的上涨更多倾向于市场对于供需失衡基本格局预期的炒作,由于宏观经济增长相对平稳,有色金属消费并未因经济回暖或需求大幅度改善而得到提升,但另一方面,目前有色金属处于市场估值低点,市场逐利资金会围绕有色板块的变化进行布局。一旦有色金属炒作空间消失,市场资金也会迅速离场。
商品涨势难破低通胀格局
大宗商品市场行情走强,也引来市场对于通胀风险会否抬头的热议。从国际市场看,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引起的资产泡沫风险加剧,不少投资机构开始调整自身通胀预期,选择在锌、铝等有色金属上的投资配比,以防控通胀上扬的风险。相关报告显示,投行高盛上周调高了几乎所有金属、贵金属的未来1年价格预期,其中上调镍价近30%,上调锌、铝价格超过10%。
另一方面,与通胀指数密切相关的鸡蛋、猪肉等食品品种价格也开始逐步升温,市场供需两端发生着微量调整。据农业部8月1日最新数据,鸡蛋周均价每公斤10.17元,环比涨0.8%,这也是鸡蛋价格连续5周持续上涨;猪肉价格继续回升,周均价18.85元,环比涨0.7%。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7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呈回升态势,超过九成省区市猪肉价格上涨。
“尽管各项数据指标开始指向商品价格的小幅上涨,但目前仍无法明确通胀预期已经超出市场预期,从而给下一步经济调控带来不确定风险。”熟悉农产品市场行情的期货分析师李东表示,目前猪肉价格上涨的空间相对有限,而鸡蛋的上涨则存在周期性因素,加上消费端乏力,农产品价格整体相对走势疲弱,国内仍可以维持低通胀判断。陈远也指出,考虑库存量情况,国内大部分金属库存相对充足,未来价格上涨将会刺激国内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开工率也会增加,部分冶炼厂也会进驻印尼等地开场加工,供应端紧张的局面就会得到缓解,价格上涨的趋势就会得到压制。
多位期货受访人士认为,国内通胀情况往往和食品价格波动有更多关联,而目前以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小幅上涨,仍在市场可预期的范围内。部分券商研究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下,未来经济增速依然维持着偏低的增长趋势,相对温和的通胀趋势难以被打破。
而针对大宗商品价格暗示的通胀可能性,期货行业内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市场存在两类逻辑,一种是市场对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升温影响到资产类别配比,比如投行对部分金属资产的配比提高,进而带动原材料价格走高,此时会有一些抗通胀的措施出现;另一种则是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影响到下游需求,进而带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目前来看,国内市场仅仅是由于未来货币政策宽松而做多或炒作金属,价格上涨的情况还没有波及到整体,尚不能评估或准确反映通胀预期的抬升。国内金属价格会跟随国外波动,但通胀情况却并不同步。”
通胀预期管理留足政策空间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20个地区物价涨幅较5月份出现回落,14地区涨幅超全国水平。据此前数据,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也为2.3%。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物价涨幅可控,CPI全年目标有望控制在2.5%以内,低于年初目标,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将缓中趋稳,经济基本面不支持物价水平明显上行,物价将不是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目前宏观调控的方向看,维持货币市场的适度宽松仍在继续,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活力、稳定经济增长将优于通胀风险管理。7月31日,央行公告,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60亿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为3.70%,这是自今年4月15日以来央行首次开展14天正回购,也是今年来正回购利率的首次下调。上述政策动向也被业内视为央行释放宽松的信号,短期将利好资金面和市场预期。
市场人士认为,对于低通胀的普遍预期,实际上将有利于未来政策调控留有充足余地。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在近期出席的券商投资策略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CPI却大幅低于控制线,年初设定目标对通货膨胀留出了很大空间,下半年的经济刺激力度有可能加大,有选择的结构性刺激政策有望更加频繁。而央行最新出具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则指出,将继续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
不过,在持续低通胀的经济运行背景下,市场仍需警惕来自物价波动、供需平衡失控、企业成本抬升等多方面风险的积聚。央行上述报告也指出,受供给面变化,劳动力、服务业价格存在潜在上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物价对需求面变化总体上较为敏感。前期经济回升在物价上即有所反映。未来若总需求持续回升可能会加大物价上行压力,2013年就曾出现需求回暖后物价连续较快回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