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消费平稳增长 亟待培育新热点

www.jctrans.com 2014-7-22 14:32: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9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9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拉动,消费成为上半年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对稳定的力量。从买商品转向买服务,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正在从政策刺激的带动模式转型为内生增长模式,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汽车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增长放缓,新消费热点仍待培育。

  消费增速平稳

  虽然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了0.6个百分点,但相较一季度有所上升,总体来说保持平稳态势。

  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认为,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和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名义增长13.7%。黄桂田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为消费增长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收入增长从理论上来讲能够带动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上升,但这种上升并不成固定比例。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认为,除去收入之外,消费偏好和消费愿望的改变也是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例如由于今年以来房市的低迷,导致居民可能将一部分本来预计投向固定资产的收入转移用于消费。但他同时表示,“买涨不买跌”的惯有思维可能保有一些逆转性因素,加上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的住房需求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影响可能不如预计的那么大。

  与此同时,彭刚提到,消费的经济周期还存在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例如二季度天气回暖、节假日增多,促进了度假旅游领域消费额的增加;又例如二季度中考、高考等大型考试的集中存在导致教育培训等行业销售额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375亿元,同比增长48.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营售额1819亿元,增长56.3%,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大亮点。近两年来火暴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可以说是中国网民强大购买力的一个缩影。

  彭刚认为,网络零售额的大幅度增长,实际上是消费模式的变化,“可以称为一种采购方式革命”,网络零售额的同比数据显示出消费业态的变化对于消费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他同时强调,网络销售的数额和种类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高额产品或奢侈品很多仍不是从网络购买”,未必会对促进消费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黄桂田则认为,网络购物只是新形势的一种销售形态,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群体的变化,但对于消费结构改变来说并不存在太大意义。

  除了网络消费继续强势增长外,农村消费增长幅度明显。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253亿元,同比增长1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946亿元,增长13.2%。农村消费高于城镇消费增长速度也是今年上半年消费数据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与农民连年增产增收密不可分。目前在农村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规模化和机械化使得农民收入进一步获得增长,也带动了消费的增长。

  对此,彭刚认为,从中长期看,随着城镇化的脚步在全国加快,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可能得到加强。

  但同时也有分析认为,由于农民购买力水平偏低,消费基数较小,增幅所带来的消费绝对量有限,加上农产品价格下跌,如果没有更多更有效的实招,农村消费大幅增长恐难长时间延续,更不可能始终快于城市。

  数据未到高点

  抑制因素犹存

  整体来看,由于居民收入增速减缓,以及缺乏新的消费增长点,2014年我国消费整体增长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仍处在近十年来比较低的水平上,说明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犹存,消费预期还没达到理想的高点。

  彭刚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则受到税收制度的影响,开辟健康的内需市场,提升消费,首先要进行以税收为重点的改革,减少税赋。

  黄桂田表示,另一个消费函数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而影响城乡居民平均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多种多样,当前我国消费者“存钱养老”以及“孩子上学”等对未来的忧患意识仍很难减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于消费的支出。在他看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等多方面政策措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降低居民的“后顾之忧”。

  彭刚也提出类似观点,他认为,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仍然偏低,“老百姓手中可以用的钱还是不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要提高居民可持续消费能力,与此同时,医保、养老及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亟待培育新消费热点

  内生增长模式初现

  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持续疲弱的情况下,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内需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对GDP增幅的贡献高达102.9%。

  尽管消费仍保持平稳增长,但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和“限购”、“限号”等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汽车等支柱性消费呈现渐“冷”趋势。

  彭刚认为,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基数已经很大,环境和城市交通的不堪重负让越来越多的城市相继开始采取限制性措施,汽车消费今后的增长空间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零售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实现59329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家具类增长1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9%,同比分别回落6.4和7.4个百分点。

  彭刚认为,短期来看,消费增长很难有大的变化及提升。目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基本已经实现了衣食无忧,下一步消费比重的继续扩大需要依靠消费升级,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彭刚建议,中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消费形势并不乐观,要侧重从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出发,引导消费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黄桂田认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缩小,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中国民间的消费潜力。”

  对于未来有哪些领域的消费将取代汽车等成为支柱性消费的一部分,受访人士认为当前来看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服务消费近年来已经日渐崛起。据了解,上半年,代表我国消费性服务的指数一直在稳中有进,特别是三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上升,而大数据给出的十大消费热点中,健康保健及培训教育等服务性消费就占了半壁江山。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高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79.4%,服务性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带动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