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GDP数据:真实比黄金更重要

www.jctrans.com 2014-7-11 14:01: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半年经济数据正在陆续发布,按照既定程序,国家统计局将在7月17日发布GDP数据。

  上半年经济数据正在陆续发布,按照既定程序,国家统计局将在7月17日发布GDP数据。GDP作为经济指标体系的核心最受关注,一直以来也颇受争议,今年尤其如此。7月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上半年GDP数据发布之前的此时此刻召开这样的座谈会是不同寻常的,无疑会刺激社会各界对GDP数据期待的胃口。这个成绩不管是“多少分”,毕竟要有一场争论。我认为更重要的期待是数据的“真实程度”,而不在于数值本身是“高了”还是“低了”。

  “GDP”这个概念有两个意义。第一是作为客观范畴的生产成果和生产财富,自从有了人类生产活动它就一直存在;第二是作为核算意义上的一个数据,是20世纪发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后才出现的,是一个主观范畴。第一个意义上的“GDP”,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不管你是不是核算、如何核算,它都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但作为核算结果的GDP数据,永远都不可能不折不扣地真实反映“本来的”生产成果,只是最大程度地“逼近”而已,即使某个数据与这个“冥冥之中的定数”巧合,人们也不一定知道。

  正是因为作为数据的GDP是“主观核算”的结果,所以才有分歧,有争议。原来计划经济国家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认识基础是“限制性生产观”。认为只有提供物质产品的活动以及附着在物品之上的服务性活动才是生产性活动,只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和商贸等五大部门。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是国民账户体系(SNA),认识基础是“综合性生产观”。认为不仅物质产品的生产、无形的服务活动是生产性活动,各种服务业也包括在内。现在国民经济核算在SNA基础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中国是从1993年起采用SNA核算体系的。

  即使都是采用SNA核算体系框架,GDP核算也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不同的方法。生产法是体现在生产环节的核算,收入法是体现在初次分配环节的核算,支出法是在消费、积累或出口等使用环节的核算。理论上这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三方等价”,应该有相同的结果,但实际上很难保证核算结果一致。比如,2009年中国GDP以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的数据是340903亿元,以支出法核算的数据是348755亿元,两者误差7872亿元。美国一般认为支出法核算资料比较可靠所以采用支出法为主,中国有过去MPS核算的基础采用以生产法核算为主。

  再进一步,即使按照同一种核算方法,GDP核算因采用数据、口径等不同,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比如,2006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重新核定的2004年GDP数据,与原来公布的136876亿元相比增加了23000亿元,修订为159876亿元,上调幅度达16.8%。这样,2004年的GDP增长速度从9.5%修订为10.1%,上调0.6个百分点;以前的1993—2003年间的GDP增速年均上调近0.5个百分点。2009年新一轮经济普查后,统计部门认为GDP漏记1.3万亿元,经济规模再次上调4.4%。

  日前有报道说,2013年,美国使用新的核算办法,将研发支出、娱乐文化支出、退休金等指标纳入GDP统计中,对2012年GDP总量重新计算,得出的数据比原来增加了3.6%(即5598亿美元)。为了“与国际接轨”,也为了刺激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国家统计局正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支出将作为固定资产形成计入GDP,新方法实行后GDP总量肯定会比原来的计算方法有所提升。

  上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些GDP常识。核心是:“主观的GDP数据”与“客观的生产结果”是不同的。“主观的GDP数据”是可以“调整”的,但“客观的生产结果”是“死的”,生产活动结束后就确定了的,不管数据如何调整它也就是那么多。

  当然不是说作为“主观范畴的GDP数据”不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著名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花费很大精力系统挖掘各国历史数据,追溯了过去两千年的经济发展进程。GDP作为衡量经济综合状况的数据在经济指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目前还没有其他数据可以取而代之。

  GDP数据,一方面是如此重要,另一方面是主观计算出来的,还有一方面是核算确实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所以GDP数据才可能造假,才可能被误用,才存在巨大争议。GDP越是重要越需要真实,但客观上又做不到与“冥冥中的定数”绝对相符,这就有一个重要的结论:政策目标确定GDP的“上限”或者“下限”,只能是一个“区间值”才更符合实际,任何一个预先设定的数值都是主观臆想。问题是拟定多少都可能通过“主观计算”达到,这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个重要结论是,目前都说我们正处在经济速度换挡期,那么应该换到哪一挡?主观上是不清楚的,需要通过经济的实际运行来观察和把握,这就尤其需要通过真实的数据来判断。确定一个具体数值就是主观误导。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主观上达不到绝对真实,并不是就不要真实,而是要尽量努力接近真实,至少不能拍脑袋造假。“大跃进”的教训不仅仅是生产上瞎折腾,也包括数据造假,瞪眼说瞎话。1998年的GDP争议至今犹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实实在在、实事求是。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