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经济为何会患“流行病”?

www.jctrans.com 2014-6-19 10:58: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近日,林毅夫教授在一个学术交流会上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原因并不是内部的结构性问题,而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2010年到2013年,不只是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了,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韩国、新加坡等高收入国家,都经历了同样的情形。这些经济体的内部结构与中国不同,说明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由共同的外部原因导致的。

  近日,林毅夫教授在一个学术交流会上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原因并不是内部的结构性问题,而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2010年到2013年,不只是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了,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韩国、新加坡等高收入国家,都经历了同样的情形。这些经济体的内部结构与中国不同,说明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由共同的外部原因导致的。

  林教授有力地论证了外部因素的重要性。但这并不能证明内部问题不重要,高中哲学老师反复教育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小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全球经济这样的大问题。打个比方,我们分析一个人为何会患病,气候变化这样的外部因素是条件,但他本人体质差、抵抗力弱则是更要引起重视的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就像一次突发的降温,让多数经济体染上了经济减速的“流行病”,中国经济也没有幸免。我们不能只强调“降温”这个外部条件,而不检查中国经济本身的“体质”。实际上,中国经济的“体质”—内部结构—也有一些问题,正是导致它在全球“降温”环境下患“流行病”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显而易见的结构性问题是增长过于依赖外贸。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实并不是非常大,远远小于投资和消费。但是,经济政策是以外贸为重点。当外贸形势不好时,常常就有刺激政策出台,用投资去弥补净出口增幅降低造成的需求缺口,1993年、2003年都是如此,最为突出的则是2009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2009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4%,但投资的贡献率高达87.6%,使得那一年的GDP增长率仍然得以维持在9%以上。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被外贸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己的节奏。但是,刺激只能见效于一时。很多国家都有增长过于依赖外贸的问题,“体质”有与中国相似的方面,这是它们在全球贸易“降温”环境下也纷纷“患病”的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投机资本外流,也是导致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中国的“体质”还算比较强,但货币政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什么中国与那些新兴市场经济体、新兴发达经济体(指韩国、新加坡等非欧美发达国家)有着相似的结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发展模式(如华盛顿共识),推进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各种自由化改革,削弱了他们面对外来冲击时的抵抗力。

  中国是一个大国,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模式发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例如,欧美对中国的外贸设置越来越多的障碍),因此,中国应该开创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能再依靠(技术上和制度上的)后发优势。为此,我们应该认真检查中国经济的“体质”—内部结构问题。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