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初见成效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7.7%回落至7.4%,以及4月工业生产活动的疲弱都让人们担心二季度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5月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有所缓解。
第一,投资增速虽然持续放缓,但是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投资增长的因素正在增多。如5月以来,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基建工程和其他预算的支出进度,财政对于稳增长的扶持力度显现:1-5月全国财政支出累计增长12.9%,大大高于4月9.6%的水平,这也推动了中央项目投资的明显提速,1-5月份同比增长8.7%,增速比1-4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再如前期不利于投资增长的资金面情况也有好转的迹象: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8583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1-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受益于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带来的银行信贷扩张动力的增强,1-5月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增长13.5%,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基建投资增速的反弹。
第二,消费增速继续保持平稳。今年一季度以来受累于加大反腐力度带来的政府消费增长疲软,以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滑带来的相关商品增速回落,今年一季度消费相对于去年底出现了明显回落,但是5月以来,消费增速却明显回升:同比名义增长12.5%,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我们认为,由于就业的稳定,居民收入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进一步有利于消费的平稳增长。
第三,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好转,5月我国出口增长明显改善,同比增7%。而考虑到去年6月后出口基数因素减弱及外围经济持续复苏,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出口将保持温和反弹的趋势。而在需求有所企稳情况下,工业生产活动也得到提振: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4月份加快 0.1个百分点。
稳增长仍需助力
尽管在稳增长的政策作用下,5月经济增长有了企稳的迹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也有望保持稳定,但由于市场内生驱动的经济部门增长的疲软,下半年经济下滑的压力仍较大。
从过去几轮经济复苏的经验来看,除非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发力,否则在房地产和制造部门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的情况下,投资增速还将继续回落拖累经济增长。因此,保持目前基建投资较高的增长就成为稳定下半年经济的关键。我们注意到,政府已经做了多方面的部署。如近期国务院拟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这无疑有利于督促各地加快投资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激发各地稳增长的热情。
但这些稳增长的政策落实仍会遇到较大挑战。在今年地方政府债务面临近年来最大偿还压力,中央要严格控制今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情况下,各地如何才能推动基建投资的持续增长?这无疑需要政府采用更多的市场化或创新性的手段,充分盘活社会各类资源,以此激发社会多方面的经济增长潜力。而我们认为,以下的政策措施或手段将是下半年政府稳增长的“抓手”。
第一,财政政策方面,虽然以今年预算支出衡量,下半年继续扩张的空间并不大,但中央下半年加快督促各地盘活财政资金的使用,将会有利于促发更多超过今年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加快投放,以进一步助力稳增长。
第二,货币政策方面虽然不搞强刺激,但央行仍可以通过逐渐加大货币政策微调力度的方式,实现流动性在可控条件下的宽松目的,而这些定向宽松政策表面上仅针对少数部门,但它们引发的流动性释放最终却会让经济整体部门获益。
第三,受益于中央系列政策带来的民间投资环境改善,今年民间投资占比持续提升,1-5月已达到65.1%,创出近年来新高。下半年中央还将继续加快落实各类民间投资促进的措施。如5月底发改委发布了首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80个示范项目,并表示对于80个项目之外的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也要加快推进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开放,这无疑有利于打破目前制约民间投资的藩篱,提振民间资本的信心,强化目前稳增长的力量。
第四,我国过去为防止经济或某些部门发展过热曾实施了过多的行政限制,目前随着经济环境的趋冷,这些行政政策也将会较大程度上解除。再如,银监会表示当前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将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的需要,相应调整存贷比的内容,这也表明银监会将会择机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将进一步解除银行放贷的约束,有利于下半年银行信贷扩张。
当然,在这些政策的使用方面,中央也会注意轻重缓急,如在经济增速还未触及7.2%的经济增长底线时,为保证今年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央会加快推出有利于带来经济中长期稳健增长效应的改革措施,如加快简政放权的实施力度,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等,而那些仅利于短期经济增长,不利于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政策,如全面降准、房贷门槛降低等将很可能更为慎重地推出。这样的政策安排虽然不利于今年下半年经济较快回升,全年经济增速也很可能小幅低于7.5%,但却更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倒逼各方面的改革提速,而当更多的改革红利因此而加快释放,市场化内生的经济增长力量逐渐增强后,今后政府稳增长的压力也将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