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

www.jctrans.com 2014-5-8 15:32:00 中外管理

导读:2014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7.4%,比2013年四季度的7.7%回落了0.3%。

  虽然海外一些投行启动了新一轮看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但真正的风险并不在于此。

  马光远

  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2014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7.4%,比2013年四季度的7.7%回落了0.3%。

  而在此之前,海外一些投行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看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之前,高盛就预测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只有6%。

  统计局最终公布的数据给了国际投行有力的回击,但是,并未消除外界对中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的担忧。

  悲观情绪三个来源

  尽管如今7.4%这一增速高于此前的一些预测,但在数据公布后,仍有很多机构希望中国出台刺激计划以稳定经济增速。

  确实,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处在经济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风险释放期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确很大。比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0.8%;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度放缓,同比名义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3.3%,创下了2002年以来最低的增速。同时,在欧美经济回暖的情况下,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却同比下降。发电量、铁路货运量以及PMI指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笔者认为,7.4%的增长之所以引发悲观情绪,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强烈的、根深蒂固的“保八”思维和情结;其二,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利益代言人颇多,特别是投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习惯从看空的角度解读数据,并影响政策,这是近年来多次事例证明过的;第三,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经济增速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就业,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还有不得不说的中国房地产,进入2014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房地产行业在期待重温2008年4万亿救市的旧梦。

  改革已没时间挥霍

  笔者一直认同新一届政府在中国经济增速问题上的看法,“七上八下”的中速增长周期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所决定的,7.2%的“克强底线”也是完全符合中国经济现实的。一季度7.4%的增长并没有糟糕到必须调整政策的时候,如果管理层追求“有就业的增长”,那就应该接受这个数字,并持续观察,而不是跟着唱空者的指挥棒翩翩起舞。对于立志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而言,有无信心的关键绝不在于数据表面上的漂亮,而是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议程。

  事实上,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绝非经济增速。

  就当下的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风险有三:第一,不改革的风险。尽管三中全会确立了宏大的改革计划,但民间资本的信心并没有恢复,改革是否有决心,决定民间投资的选择;第二,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今年年初以来,包括超日债、信托在内的企业债务局部爆发;第三,房地产业调整的风险。笔者在年初预计,今年房价调整是大概率事件。而一季度的数据,无论是新房开工面积的暴跌,还是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双双下降,都预示着房地产业进入到了敏感期。考虑到当前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的密切关系,要警惕房地产调整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经济下行期的确考验高层的决心和勇气,是坚持年初制定的方针和目标,坚持改革的主基调,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还是重新回到“刺激”的老路,保一时的增长?这一命题在价值观判断上很简单,但在政策的选择上,决策者却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从中长期而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出现“崩盘”,但一系列系统风险却随时可能爆发,解决这些风险,排除这些隐患的唯一路径就是放弃短期刺激,真正推动重大改革,唤回国人、唤回民间投资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改革的迟缓,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左右,一再挑战并削弱这些信心。是该放弃激素的麻痹,回归正确选择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但的确已经没有太多可以挥霍和浪费的时间了。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