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15日公布的最新预测结果显示,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7.0%左右,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在合理区间运行,改革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及投资消费结构将继续得到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在京共同发布《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7.0%左右。”蓝皮书称,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外需难以显著提升,消费总体平稳,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而难以长期维持高速增长,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
蓝皮书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效果系数(即单位投资产生的GDP增加额)已经显著下降,1981-1996年年均为0.53,1997-2011年年均为0.26,2012-2014年年均仅为0.11。当前,投资对于稳增长仍起关键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减弱。
蓝皮书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9.4万亿元,名义增长14.7%,实际增长14.3%,增速虽比2014年进一步回落,但因投资规模巨大,实现有效的投资仍需付出不少努力。
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1.4%和10.4%,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综合考虑到国内外需求因素及大宗商品价格因素,预计2015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9%和4.6%。
在投资需求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方面,蓝皮书称,从投资来看,制造业投资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未来投资意愿和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尽管较快,但规模不大,尚难以抵消传统行业投资放缓的影响。尽管房地产限贷政策的取消有望改善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的预期,但在部分二、三线城市商品房库存较高的情况下,2015年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增长仍需观察。在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收入增长乏力,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同时地方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资继续高增长难度较大。
2014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3.8%、12.5%、22.2%,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4.7个、7.2个和2.9个百分点。
蓝皮书称,从消费来看,尽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长,但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可能性较大,将不可避免影响消费。随着汽车拥有量快速提高以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过去拉动消费增长的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趋于减速,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将减弱;社会需求较大的信息、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型消费受供给能力限制,对消费增长的贡献有限。
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2015年市场需求不旺的态势仍将持续。
另外,我国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比较突出。2014年第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8.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仍处于近四年的较低水平。截至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其中重化工业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1.9%和1.9%,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压力。
蓝皮书认为,尽管近年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产能过剩问题长期积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产能仍在陆续释放,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影响2015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相对国内市场需求超出较多,行业亏损面较大,化解产能过剩任重而道远,必然会继续影响2015年的经济增长。
社科院调查显示,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较多。201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5个百分点。企业库存大幅增加,企业间拖欠的现象增多,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0%,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1个百分点。
蓝皮书表示,未来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同时,劳动力、土地资源要素价格仍将趋势性上涨,企业效益难以明显改观。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以大型银行为主的融资环境下,大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动力不足,而小微企业受自身贷款条件限制,借款利率远高于贷款基准利率,有的年化利率甚至超过25%,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状况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