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继续“明天我们如何养老”的话题。在全国1.85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仅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就超过了1个亿。和城里的老人比起来,农村老人是如何养老的?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到黑龙江的农村看一看。
(一)71岁的赵申 90岁的爹
在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赵申和妻子正在桌前吃饭。时至中午,墙上的挂钟兀自响起。
“我们俩就暂时自己过,不能和儿女一起过。这么大岁数了,活一天算一天吧。”赵大爷叹着气说。已经中午12点了,虽然早就饿了,赵大爷老两口还是放弃了生火做饭,妻子南淑君端出了早上剩下的饭菜,剩菜只剩下一个盘子底儿,老两口还是勉强对付着,过日子,对赵大爷老两口来说,就是一分一厘地从牙缝中节省着。“别的不花可以,吃饭这玩意,不花钱不行。”
赵申今年已经71岁了,妻子南淑君也已经68岁,老两口在家门口的土地里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家里这些摆设就是他们一生的积蓄,虽然有孩子,但养老,是他们老两口自己的事。
赵申夫妇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早已经分家单过,孩子们的生活也不好过,没能分到承包田,只能靠四处打工维持生计。老俩口的年纪现在也越来越大,年轻时铲一垄地大气不喘,现在得歇上好几次,这农活,赵大爷越来越干不动了。
种地虽然累,但每年种玉米都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听说玉米地里起了粘虫,赵申特别着急,往年的这个时候,这片玉米地已经是丰收在望了。而今年,这片玉米地究竟能收入多少,赵申心里一点也没底。
钱不好挣,物价却越来越高,他和老伴过日子也只能精打细算,一点一滴地省着。生活中,油盐酱醋,啥都得花钱。而老两口寻思着,有些该买的东西,像水果、副食这类,就必须要买,而有些不该买的东西,能省也就省下了。
为了多赚些钱贴补家用,70多岁的赵申每年都会到外面打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赵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干。听说哈尔滨的一个工地缺人,他决定,到工地上碰碰运气。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工地上的工头很干脆地回绝了赵申,他认为,赵申年纪太大,干不了活。软磨硬泡了多时,最终,赵申还是没能打动工头。没有找到活干的他很失望,连中午饭也没吃。
傍晚,奔波了一天一无所获的赵申回到村里,顺便到弟弟家看一眼老父亲,父亲今年已经九十岁了,腿脚有些不灵便,一直和弟弟一家生活一起。老父亲告诉记者,他就靠几个儿子给的钱接济生活。
赵申自己也慢慢老了,他认为,每年给父亲500元钱,虽然不能让父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多少都是个心意。
不过,生活中也有好消息,从2010年7月开始,黑龙江省给所有80至89周岁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以及所有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每人每月补贴100元。赵申的老父亲赵福成年底过完生日,就能领到这每月100元钱。不过私下里,赵福成还是有些想不通,因为村子里能活到九十的老人并不多,这门槛有点高。但有总比没有强。这样一个孤独的老人,总爱独自坐在大门前,望着远方,似乎默默在心底一天一天数着盼着年底的到来。
71岁的赵申还要四处张罗打工,赡养自己90岁的老父亲。农村老人的养老能不能找到一条有别于“养儿防老”的新道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2009年开始试点,已经惠及到众多的农村老人。但在一些没有实行试点的地区,一些参加“老农保”的农村老人拿着每个月三角钱的养老金,他们在翘首企盼“新农保”早些实施。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