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对新建铁路分类投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通过铁路发展基金参与铁路投融资,从而实现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9月16日中国经济新闻网)
《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作为国务院文件已经下达各级,对于铁路投融资的改革,顶层设计者可谓相当期待。在国务院召开的多次常务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就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都有过自己的发声。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来说,铁路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则有更多的担当。
当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最后一块堡垒,铁路的各项改革都具有艰巨的现实语境。相关者众、涉及面广。在历经政企分开的开局之后,接下来便有货运组织改革和铁路投融资改革。前者已经在深耕市场,而后者也在循序渐进。客观来说,决策层现阶段最期待取得突破的,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铁路。作为市场化的标杆,资本的多元化本来就是成熟企业必须有的造血方式。
铁路投融资作为一条“鲶鱼”,力图要和民资、政府、市场多方面进行互动。面对对民资开放的政策,很多民营资本在初级阶段还是选择谨慎的态度。这也是市场正常反应,一般来说资本的探试从来都是相当敏感的。有项数据可以参考:安徽省工商联于今年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信等各种投资方向加起来仅占15.8%。
参与具有国家背景的企业,民资选择有所观望,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过度解读并没有太大意义。之所以民营经济对于进入铁路投融资领域还存在一些顾虑,皆是因为对跨界发展的存在把握和控制的不充分性。另外,在实体经济领域摸爬滚打的民营企业,对于参与铁路建设的条件和资质也存在不自信;而铁路运价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中,对于还在摸索期的运营方式,也间接影响民企的果敢性。种种横亘在铁路和民企之间的“假想敌”,是需要设计者和参与者联手去打破。
在投融资改革的进阶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让民资有更多的安全感,从而他们进场造血。这需要对各项政策细化、深化,特别是完善投融资制度、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民营经济的收益等措施。练好的内功,放才可以有的放矢的下好这盘大棋。而进行双赢化布局,方能落实李克强总理“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是体制改革的必然”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