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指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
业界人士分析,随着铁路总公司组建以及对一些行政审批项目简政放权,我国铁路投资走上了市场化、多元化筹资道路,向民间资本开放部分线路不仅可以引来充裕资金,填补资金缺口,还将切实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激发民营资本投资垄断基础行业的积极性,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更为可行、更具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显而易见,铁路等基础产业项目不仅投入高、投资回报期长,而且公益性很强。实力较弱的民间资本在技术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有着先天性不足,也无现成经验可循,这些“门外汉”在投资运作以及风险控制上还必须经过一定探索。
根据铁路总公司披露的数据,一季度亏损68.76亿元,总负债达2.84万亿元,负债率已高达62.31%。由于新组建的铁路总公司承接了原铁道部的长期债务,过高的负债率以及经营亏损,都让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投资前景产生了担忧。这也为民资投资垄断行业的“破冰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政策壁垒破除以后,民间资本期待更为详尽、可执行的实施细则和路径设计。此次《意见》指出,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法人投入。此举透露出,政府将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与风险补偿,来吸引民间资本的政策意图。现实来看,由于铁路投资的公益性和技术性很强,短期内还难以让社会法人直接参与铁路建设、经营,民间资金进入后在经营决策上的话语权不大,如何保证其稳定合理的回报,就成为项目对民间资本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虽然大多数铁路线路盈利能力较差,但是毕竟有着长期稳定收益,相对于其他垄断基础行业,民间资本更愿意进入。同时,鉴于眼下铁路投资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长远引入投资期长、体量巨大的社会资金成为必然选择。目前许多地区已开始试水。比如,温州市域铁路S1线建设中,就面向社会资本募集到15亿元资金。而该项目在收益保障上做了多重设计,不仅地方政府提供担保,还用财政资金设立了专项偿付准备金,并用土地开发出让的收益来满足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
有专家指出,民间资本是未来我国投资的最大潜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民间投资体制存在着很大弊端,无法适应社会财富增加以及优化投资结构的需要,导致大量民间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带来房价和资产价格泡沫。以后,我国依靠政府主导和融资的投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否则地方融资平台的系统性风险会继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想方设法撬动民间资金,让民间投资逐渐担当起拉动投资的大梁,平衡社会资金配置,就成为长期趋势。不过,由于我国的民间资金较为分散,在投资垄断基础项目时还存在着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尽快出台配套细则,设计好具体路径,仍然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打破垄断领域投资坚冰,对民间资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家对此做大文章,旨在通过对游资化的民间资金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对实体经济大有裨益的产业资本,以解决实体经济缺血的资金结构性失衡状态。而要让基础产业项目对民间资金形成“虹吸”效应,还需要政府在引导和激励政策上进行完善,消除隐形障碍,真正为垄断基础行业和小微企业引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