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期40天的2013年全国春运结束。全国铁路运输旅客2.4亿人次,再创历史纪录。(3月7日,新华日报)
随着返程高峰渐消,蛇年春运收官在即。盘点春运热点,延长车票预售期、网购电话订票猛增、全员加薪遭吐槽、民工团购车票、站票半价该不该、购票日历及出行宝典蹿红、抢票软件是与非、车票通取不通退、占票族和史上退票高潮、返程列车空座、转车接力回家、假日火车免费“提案”等均倍受热炒,又无一不涉铁路。笔者疑窦丛生:春运年年有,“铁公航水”四兄弟齐上阵,为何独铁路春运如此吸引眼球?铁路春运难,其“结”何在?又如何纾解?
首先,民众需求“情结”与铁路运力矛盾最为突出。中短途一般坐汽车,占比例较少的高端人群坐飞机,而铁路票价相对低廉,中长途优势明显。同时,春运中的民工流、学生流两大生力军,更是铁路忠实粉丝。加之近年高铁建设快速发展,原来“双城”间的部分汽车客也被铁路分流。数因叠加,使得铁路春运的社会需求“情结”庞然。仔细翻看各大网站春运图片,多是拎着大包小裹的人们,或在车站广场,或在站台相送,鲜见机场、码头和长途汽运站场景。而官方公布数字显示,铁路蛇年春运发送旅客仅占全国春运约6.59%。如此看来,铁路“老大”之位早已不在,而需求与运力的巨大剪刀差,如同一人要操办千人会务,接待、吃喝、住宿、开会等要样样周到,必力有不逮。春运承载着国人举家团圆的传统文化,这每年不得不办的“千人会务”客观上造成铁路春运“一票难求”之“结”难解难分,也屡使铁路处媒体、民众舆论风口浪尖。究其原因,其实非铁路之过,而是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客流严重超负荷等造成。解“结”之法,唯平衡城乡发展、加快铁路建设、加开列车、延长预售期限、客流“削峰填谷”、“公航水”鼎力承运等,但欲根本纾解,绝非朝夕之功,短时“无解”!
其次,铁路改革和服务乃民众心“结”。如若谈人均收入,“铁老大”应是所有国企中的“老小”,就连一次原本最正常不过的全员加薪也遭来社会吐槽。笔者奇怪:究竟是何因让民众如此“纠结”于铁路?我们姑且抛开铁路投资主体、高铁利润周期、公益性运输等负债原因不谈,从深处探究,这恐怕还是源自民众对铁路体制和服务的“心结”未解。铁路改革,重点在政企分开和市场化经营。政企之题,这最后的“堡垒”终究是“保”是“离”,全国两会或许会给出答案,我等暂不妄加评论。单看市场化经营,负债率、明确市场主体地位、各铁路局间交叉核算等,均是重难之处,总体铁路市场化之路尚长。而从近年来的网络电话售票、“实货制”、招投标纳入地方、司法移交地方、多元化经营等重大变革来看,客运售票和货运办理作为铁路两大主营业务,其公正性、透明度已极大提升,铁路市场化经营的脉络亦逐步显现。而返程列车空座、延长售票预售期造成占票族和史上退票高潮等,则是铁路公益性使然,一定程度挤占了铁路运输成本。
再看今年春运铁路服务,总体上较往年有长足进步,但仍有改进空间。先看购票难作为春运“老大难”问题,有否难倒“铁老大”?虽“一票难求”短时“无解”,但由于采取大幅延长预售期、增加网络和电话线数等举措,火车站窗口排队已由“龙”变“蛇”,春晚小品排队3天3夜买票也仅限文艺创作罢了。购票老大难得到缓解的同时,以往人山人海式的进站、候车、上车等乘降组织也大为改观,乘车环境由于高铁蓬勃发展也改善许多,所以才有网友“今年春运不象春运”之说。但抢票软件、车票通取不通退、占票族和史上退票高潮等出现,是非暂且不论,却又从另一角度诠释铁路客票服务在购票、取票、退票全过程,特别是12306网站尚有许多“补丁”要打。另外,购票日历及出行宝典蹿红,证明铁路换位思考、按需服务理念有所提升,而为民工团购、送票上门等,凸显对弱势群体关怀,已成寒冬雾霾中一抹亮色。至于“站票半价”、“节日免费”等不合国情,虽引关注却意义不大。
春运年年有,春运年年难。蛇年春运,铁路摊上的事儿又大又多,但事出有“结”。笔者希望来年,无论改革与否,民众亦能理性平和面对铁路春运难,多建议少棒杀,而铁路亦能善听质疑,多措并举,循序纾解铁路春运难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