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
南京住建委研究室主任陆玉龙:“合肥压力”让南京扩张提速
“安徽与江苏,合肥与南京,历史上联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南京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研究室主任陆玉龙说。陆玉龙曾前瞻性提出“宁合都市圈”建议,对南京方面传出的与我省和县之间的城际铁路建设话题,及南京方面显露出的向西“扩张”意图,陆玉龙认为,在“大合肥”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南京扩张理所当然,南京扩张有“合肥压力”的因素。
南京感受到“合肥压力”
“区划调整后,合肥的地域面积更大,经济规模更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更大,这让南京也感到了压力。 ”陆玉龙告诉记者,一年前,当合肥区划调整的消息漫天飞时,作为官员和学者,他曾对合肥战略机遇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安徽希望通过区划调整,释放发展活力,寄望合肥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主引擎。 “合肥与南京地域相近,动车不过一个小时,在合肥加速追赶的情况下,南京肯定要有所应对。 ”
事实上,区划调整后的合肥,目标之一就是向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冲刺。陆玉龙介绍,根据南京方面的规划,未来南京将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根据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南京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这意味着南京将打造国家战略门户城市。
“扩张是南京城发展的典型特征,新世纪以来,南京东西南北中全面出击。 ”他说,从合肥发展轨迹看,合肥其实也在扩张,将成为泛长三角的西部门户的新兴中心城市,因此,合肥的潜力让南京有压力。
合肥向东南京向西
在陆玉龙看来,随着南京都市圈的辐射力增长,扩张只是迟早的事。
“南京正在酝酿的与安徽接轨的城市交通建设,并非有意安排,而是根据周边发展需要作出的决策。 ”他认为,南京的快速发展,现在集聚效应已显现。城市之间的交通建设,尤其是轨道运营完全市场化,投资不慎,会带来巨额亏损,只有两地经济融合到一定程度,人流达到一定的密度,轨道交通才适合上马,所以,宁和城际铁路的上马也说明南京与安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他进一步分析,南京现在正处于加速扩张阶段,该向哪个方向扩张?向东靠近上海,空间有限,相对而言,南京的西向与东向经济落差较大,所以选择向马鞍山、滁州、合肥方向拓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合肥向东,南京向西,这已是大趋势,也符合两地的发展特征。 ”他说。
将激发合肥内生动力
南京雄心勃勃的扩张,对合肥乃至安徽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机遇。 ”陆玉龙这样认为。
他说,从南京的视角看,合肥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说一直在快速奔跑,南京的扩张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南京的发展要借力合肥和安徽,合肥的发展同样要借力南京和江苏,合肥不应对南京扩张感到压力,“苏州靠近上海,两地经济发展有落差,但苏州很好地利用了靠近的优势,借力发展,如今经济发展在全国处在第一方阵,合肥应更具前瞻性地从苏州和上海的双赢发展中获得某种启示。上海的扩张,激发苏州的内生动力,南京的扩张同样可激发合肥的内生动力。 ”
陆玉龙认为,南京合肥的发展,大趋势将是融合,因为两个城市的经济圈相互重叠,在崛起的道路上,利用各自优势,牵手就可双赢,形成的效应绝对不是1+1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
新闻附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准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年)。
充分利用该区域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并新建一批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南京-高淳、南京-和县(南京南站-黄里段)、南京-天长(林场站-金牛湖段)、南京-句容、南京-仪征、无锡-江阴、无锡-宜兴、苏州-无锡硕放机场线,线路里程约375公里。统筹研究南京-马鞍山、江阴-靖江、泰兴-常州线建设时机,适时启动建设。到2020年初步形成南京都市圈放射状网络布局和苏锡常都市圈及周边地区“井”字型加放射状网络布局的构架。
2012~2015年,开工建设4条线路,总里程161公里。
1、南京-高淳线南京南站-禄口机场段。
2、南京-和县线南京南站-黄里段。
3、南京-天长线林场站-金牛湖段。
4、无锡-江阴-靖江线无锡-江阴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