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扶贫办获悉,《重庆市(武陵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到2017年,全市4个贫困区县、2000个贫困村,现有202万贫困人口将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扶贫
202万贫困人口将脱贫
《规划》称,到2017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将力争4个贫困区县、2000个贫困村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全市现有202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到2020年,贫困地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武陵山、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建成全国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规划范围主要为以武陵山片区和秦巴山片区为主体的万州区、黔江区、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自治县、秀山自治县、酉阳自治县、彭水自治县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和涪陵区、潼南县、南川区、忠县4个市级贫困区县,以及具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其他14个区县。规划期为2011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交通
让六成贫困区县通铁路
市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将大幅改善。到2015年,贫困地区高速公路将基本实现全境贯通,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基本解决农村居民水、电、路“三通”,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5%以上,通电村占比达到90%以上,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力争到2015年,铁路覆盖60%以上贫困区县,大幅改善连片贫困地区对外交通瓶颈问题;力争到2020年,铁路覆盖80%以上贫困区县,基本形成内外畅达的铁路网络。
产业
非农增加值比重达90%
《规划》显示,到2015年,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将初具规模,对外开放取得积极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区域协作扶贫示范区、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基地和全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左右。
到2020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户户均拥有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步入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服务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实现“一镇一卫生院、一村一卫生室”;广播影视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宽带通信邮政(行政)村村通、文化站到乡(镇)、活动室到(行政)村。
到2020年,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职业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广播电视全面实现户户通,宽带通信基本覆盖自然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到2015年,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医疗制度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