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装备行业:迈入景气上升期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11-6 14:50:00 光大证券

导读:铁道部近期频繁展开新项目招标,涉及蒙西到华东的煤运专线特大桥、西成铁路陕西段、郑徐客专、宝兰客专等等。西安到南京的煤运复线也开始招标。招标启动意味着项目资本金已经到位,地方拆迁进入程序,工程具备开工条件。

  今年完成铁路基建投资计划已成定局

  今年的铁路投资到目前为止已经调整了3次。我们预计全年完成额度肯定会在5000亿之上。到目前已经完成了2920亿,还有2100多亿左右,后期的基建投资将会保持在700亿的水平上。按照季度来看,每年4季度都是投资额完成比较高的季度,投资问题不大。

  铁道部三度上调年度投资规模促使8、9月份铁路固定投资增加。今年年初,铁道部计划完成投资516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060亿元,设备更新及购臵投资1000亿元。受国家政策对铁路建设的大力支持,铁道部在7月、9月、10月三次上调投资额度,分别上调640、300、200亿元,上调的投资额以基本建设为主,从规划上为8月、9月投资激增打开了空间。

  最初,铁路基建的“十二五”规划较为激进,达到每年7000亿元的规模,总额在3.5万亿。后来改成了2.8万亿的投资。十二五投得比较慢,目前预计总体投资在2.3-2.4万亿。从现在情况来看,2012-2014年的投资应该都在5000亿以上。加上车辆购臵等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将超过6000亿元。我们认为,从设计施工力量,铁道部资本金供应等各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我们判断,明年的投资情况应该会比今年好一些,预计增幅在10-15%左右。

  新招标项目稳步推进:铁道部近期频繁展开新项目招标,涉及蒙西到华东的煤运专线特大桥、西成铁路陕西段、郑徐客专、宝兰客专等等。西安到南京的煤运复线也开始招标。招标启动意味着项目资本金已经到位,地方拆迁进入程序,工程具备开工条件。

  铁路建设资金来源有保证

  面对四季度铁路建设的压力,国务院近期明确表态,要求有关部门配合铁道部落实建设资金,中央财政也将支持铁路建设。今年中央财政拨款额度将达到300亿元,其中,第一批资金260亿元已经下发到各项目部,接下来各个部门还将继续加大支持铁路建设的力度。

  我们看到铁道部面临融资困境,但需要指出的是:

  1、虽然高铁的盈利不太可能足以收回其初期投资,但我们认为高铁对于经济的积极意义大于投资回报;

  2、铁路运价由发改委而非铁道部确定,导致铁道部盈利能力较差。我们认为未来存在三项政策面有利因素:(1)政策将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铁路建设;(2)温家宝总理重申中央政府将确保铁路建设融资;(3)我们预计铁道部新订单将于四季度出炉。

  我们认为,未来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项目的资金主要将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是发债。国家发改委目前已经按照债券资金投资的领域,把企业债申报分成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和正常审批三类。只要是符合“重大交通、通信、能源、原材料、水利、电网改造”的项目,全部是走绿色通道——即报即审、简化程序、尽快发行。在目前债务融资的三条渠道里,企业债、公司债和银行间市场中,企业债占比大概在20%左右。而重大基础设施尤其需要长期资金发挥作用。通过开放绿色通道,发改委从审批端加大了供应。特别是轨道交通项目,由于项目自身可能并不具备盈利能力,所以必须要靠发债来解决。

  第二是通过BT、BOT、PPP等方式募集资金。目前,北京、杭州和深圳三地都是和香港地铁进行合资,通过PPP的方式运营。如果一条线路需要投入资金100亿,那么地方政府只需要投入70亿负责拆迁、土建和铺轨,港铁投入30亿负责机电设备安装、售检票系统和运营。地方政府授予港铁公司25-30年的特许经营权,期满后无偿还给政府。深圳地铁11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和北京地铁4号线、14号线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筹集项目资金的。港铁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沈阳等多个城市取得地铁项目,地铁长度已累计达196公里,超过其在香港经营的九条地铁线路的长度。

  BT方式也是地方政府青睐的运营模式。BT方式是由社会资金全资投入,建成后由政府分期支付购买。除此之外,也可将轨道周边的土地开发权出让给社会,换取社会资金支持地铁建设。因此没有必要对轨道交通融资太过悲观。我们认为,这种“以利养路”的模式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走得通。

  第三是财政资金的投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反复表示,财政性资金要在保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铁道部“加快铁路建设动员大会的电视电话会议”也已明确,中央财政已经追加400亿财政预算内资金,财政投入的提振效果十分明显。我们认为,利用财政资金投入到外溢性明显的高铁项目是必要而合理的。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募集。

  京沪沪宁沪杭三条高铁运营成本效益分析

  我们了解到,如果不考虑折旧,目前已有四条高铁线路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分别是:京津城际、沪宁城际、京沪高铁和沪杭城际。

  京沪高铁运营最初三个月(2011年6月30日至9月30日)共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营业支出43亿元,收支相抵亏损8亿元。其中支出包括:9亿元委托运营费用,19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亿元财务费用,5亿元电费。

  我们注意到,其中的固定资产折旧19亿元只是财务处理意义上的成本,在尚未大规模进行线路维护的情况下,这部分折旧并不属于实际支出。而且折旧期限是一项可调节成本,折旧年限越长,当期承担折旧越少。如果不把这19亿元折旧列入,或者提取折旧少一些,那么京沪高铁前三个月现金流状况十分理想。同时,这三个月的财务数据中并没有讲入跨线收入。我们估计跨线收入可能占京沪高铁收入的30%以上,但并未计算在内。另外,在建设期以及运营前五年,银行对贷款利息有宽限期,即五年后再开始偿还贷款本息,这意味着减少了50亿元左右的利息成本。

  据媒体报道,京沪高铁运营半年来(2011年6月30日至2012年1月8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27881列,日均开行147列,平均客座率为72%,累计运行旅客4000多万人次,客票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一般每年春运的40天,以及6月-9月,11月-12月都属于铁路客运的旺季。按此看来,京沪高铁运营第一年收入突破百亿元并无悬念。

  总投资1200亿元的武广高铁,2010年开通第一年发送旅客2036万人,营业收入53亿元,贷款利息支付为26亿元,向广铁集团和武汉铁路局支付的委托运营费用20亿元,每年需要计提的折旧费用接近30亿元,开通第一年账面亏损约25亿元;但2011年全年发送旅客3424万人,同比增长68.2%,营业收入80亿元左右,收入已经能够覆盖除贷款本金之外的成本。

  投资394.5亿元的沪宁高铁也已经盈利。2011年沪宁城际公司营业收入35.6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9亿元,税后净利润为3.8亿元,旅客发送人数约6000万人,日均客流约18万人。这是沪宁高铁不算账面折旧的情况,要是把折旧计入,那么还需五年才能实现盈利。沪杭高铁则比沪宁的客流少得多,2011年旅客人数约3000万人,日均客流8.19万人,营业总收入15.38亿元,实现利润570万元。

  一般而言,高铁线路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建设期四年,运营期六年无还本压力。在运营第三年或第四年,把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后达到收支平衡,运营六七年之后能开始还本。

  目前,上海铁路局和广州铁路局的客运收入比例已超过货运,北京铁路局的客运收入比例大幅上升。我们判断,如果东部和中部的客运收入比例普遍超过货运,则有望推动全国的客运和货运比重接近持平。由此我们认为,未来铁路客运的潜力巨大。

  铁路装备进入景气上升周期

  根据我们之前与铁道部专家沟通的情况,今年车辆招标800多亿的计划目前远未完成一半,四季度有望加速招标。大致规模:动车组100多列,机车900台,客车3000多辆,货车40000多辆。

  我们认为,随着近期客货运车辆招标的逐渐恢复,后续动车组等招标的放量只是时间问题。根据我们统计,明年西宝、南广、厦深、杭长、钦北、渝利、向蒲等新线开通量还有3088公里左右。以0.13标准列/公里运行密度计(2011年全国均值),明年新线还有600亿以上的动车组需求,再加上既有线加密,四季度动车组的招标量是非常可观的。

本文关键词:铁路,投资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