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陆运新闻 > 正文

油价涨行业潜规则多 上海集卡面临艰难时世

www.jctrans.com 2011-5-30 13:47:00 《新世纪》-财新网

导读:油价上涨引发的高营运成本及名目繁多的行业潜规则,令很多集装箱道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竞争下生存艰难。

  油价上涨引发的高营运成本及名目繁多的行业潜规则,令很多集装箱道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竞争下生存艰难。 

  从事了30年集装箱道路运输的李勇,早就下定决心不干这行了。去年,他创办的这家物流公司有35辆沃尔沃集装箱卡车(下称集卡)已到报废年限,李勇坚决不再买车。“买了也是亏,市场太乱了。”他说。 

  令李勇却步的集卡运输市场,终于到了一个转折点。 

  4月,正值集装箱运输的旺季,在全球第一集装箱大港的上海,几千名集装箱卡车司机集体要求取消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各种不合理收费。至4月23日,上海市出台政策,对有关收费行为作出规范。 

  平静只是表面上恢复了,集卡运输业的深层矛盾尚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在集装箱行业的产业链条上,码头、船公司强势依旧,同处产业链下游的堆场,在此次利益调整中被推向了生存困境。 

  司机的抗争 

  狭窄的上海宝山区湄星路上,尘土飞扬。从蕰川路向西,一直到星星村,在数公里长的街面上,布满了与集装箱产业相关的大小建筑。 

  堆砌了五六层集装箱的堆场,衬托得路边的小店更显低矮,那些都是为集卡司机服务的杂货店、小吃店、汽配店、轮胎店、废品厂。小店的后面是没挂牌子的停车场,每个停车场都停着数以百计的集卡。 

  据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国际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介绍,上海拥有集卡近3万辆。 

  由于外来车辆很少主动备案,一说上海实有集卡四五万辆,分属几千家公司。 

  相关公司中,货代、运输、堆场一条龙服务的规模企业,居较高层次,其下是从几辆车到几十辆车的小公司,占市场份额六成以上;再下是数万名个体司机,以河南最多,山东次之,江苏、安徽又次之。 

  个体分为有车挂靠的司机和无车的驾驶员,前者或者把车包给公司,每月出车,一次性领取报酬,或按每次出车算钱,一箱赚200元左右。驾驶员每月领取4000元工资。 

  在浦西,集卡司机大量集中在杨行镇、顾村镇一带。在浦东,司机们则主要集中在高桥镇凌桥、高东镇。仅凌桥一带,就聚集着四五千辆集卡。 

  “车子没法开了。从上海跑一趟无锡,运价800元,光油钱就700多元,提箱费100多元,跑一趟还得赔饭钱。”住在水产路附近的河南司机老马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 

  老马2003年来上海开集卡。他说,2004年,从上海跑江苏江阴,油价3元/升,运价1100多元;现在油价7.67元/升,运价1200元。前两年,老马为公司开车,工资4000元,外快还能赚2000多元,现在要保住4000元收入都难。 

  同样感到做不下去的,还有中小规模的公司。 

  2010年10月,上海一些中小型集卡老板酝酿成立自己的协会。他们在一份倡议书中称:“我们是物流这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弱势的群体……我们应该团结起来。” 

  倡议提出,要改善生存环境,先要和不合理收费展开协商和斗争,再要成立运输协会,统一基本运费标准。协会壮大时,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调整运价,最后,联合城市交通管理局、陆管处(指上海市陆上运输管理处)等,跟船公司、码头、堆场等谈判。 

  今年早些时候,上海集卡司机中人数最多的河南周口司机,已对当地车辆年检捆绑营业税的做法提出了异议。 

  据了解,周口市的车辆营业税按年征收,货车每吨每月65元,如果不足额交纳,车管所就不办理车辆年审手续。周口事件导致大量货车停运,事后周口取消了该做法。 

  4月下旬,集卡司机再次提出申诉。此前半个月,在相关物流信息网“一拼通”上,司机们已发出信号。 

  司机们的主要诉求,集中于油价上涨、运费太低,要求取消或降低调箱门费、打单费、燃油附加费等。 

  运价15年不涨反跌 

  提出申诉的参与者,多为外地中小公司的老板和个体司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集卡运输业逐步国退民进,现在基本上是私企的天下。 

  李勇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集卡运输的黄金年代。那时,要想进入市场,必须有上海市陆管处发放的集装箱道路运输许可证,条件之一是拥有15辆集卡,获准进入市场的多为大型国企。 

  由于车少货多,司机们地位很高。德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惠群说:“那时集卡司机很牛,送货到门点,接货方都要请吃饭,不吃饭就不开车。” 

  从1990年末至2003年,集装箱运输市场逐步向民营资本开放。上海先后新建了宝山、罗泾、外高桥等新港区,还宣布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河南周口沈丘人谢文珍在1993年来到了上海,他创办的企业成为最早一批取得合法营运资格的外省市运输企业,多年后在上海货运界创出了“阿胡子”的品牌。 

  “1996年时车队和堆场都比较少,供不应求,柴油0.87元/升,人工工资只有几百元。上海有很多暴发户都拼命想投资这个行业。”吴惠群说。 

  黄金时代在2003年结束了。随着许可证制度放开,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小公司和挂靠性质的运输经营者大批涌现,迅速颠覆了原有市场生态。 

  从2003年到2007年,上海从事集装箱道路运输的企业及车辆,迅猛增长了约1倍。大量外地集卡涌入,缓解了上海口岸集装箱运力不足的矛盾,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运价在竞争中越来越低,市场上出现“一口价”,即把本该由货主或船公司承担的费用也全部打包进运费。 

  吴惠群回忆称,2001年,从上海运箱子到萧山,运价是3400元;到了十年后的2011年,运价反而降到了2000元,有的公司甚至报出1900元的价格。 

  2000年加盟德威公司时,吴惠群一度靠加强驾驶员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市场;2003年以后,他发现这种方式行不通了,对驾驶员管得严了,他就跑。 

  现在,德威公司的100辆车中,有20辆车因招不到驾驶员而空置。 

  一些曾如日中天的国企和合资企业,如陆海英之杰、华安、国集等,陆续退出集装箱道路运输市场。 

  一位国企负责人抱怨说:“他们(指外来个体司机)养路费不交,保险不买,甚至出现套牌车,很多司机既是经营者,又是驾驶者,从成本上拼命压低,国企车队无法与之竞争。”李勇管理的35台集卡车队,最多时一年亏损了300万元。 

  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国际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一工作人员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国企越来越少,已买的车就像股票一样套住了,只能扛下去。有的国企能活到现在,是依靠长期稳定的客户源,以及门槛较高的危险品、化学品运输等业务。有的国企只能依靠向外来车辆收取挂靠费来维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贸易量大幅下滑,国际海运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国际海运企业为揽取货源,恶性杀价,有些航线甚至出现了“零运价”和“负运价”。 

  在产业链下游的集卡运输业,竞争形势愈演愈烈。 

  2010年5月,全国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协会联系会议第五次会议称,现行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缺乏科学完善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导致目前道路集装箱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进而制约整个物流产业链的发展。 

  一个没有议价权的行业 

  一边是竞争导致的运价15年来不涨反跌,一边是油价、押金以及名目繁多的杂费构成的高营运成本,两相夹击,令集卡企业生存艰难。 

  2011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和400元——这已是2002年以来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的第25次调整。不断攀高的油价,考验着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交通运输业等基础性行业首当其冲。 

  对于集装箱运输业,无论国企、私企,均无补贴。持续上升的油价让上海多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连称“受不了”。 

  上海一家颇具规模的私营物流公司负责人称,目前油费在公司总体成本中已占50%以上,而按单车来算,要占运价的55%-60%。 

  另一家国有集装箱运输企业的高管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拥有102辆集卡,前三个月油费已达608万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油费。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8230万元,利润只有3万元。 

  面对因垄断而强势的港口码头和船公司,集卡公司与司机毫无议价能力。2008年,上海、深圳等全国12家运输协会一度酝酿,试行集装箱运输运价与油品价格联动机制,实际根本执行不了。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油价涨,行业潜规则,上海集卡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