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集团的收购狂欢引起了一些海外银行对其整体债务水平的担忧。
“我们不明白海航集团的钱是从哪来的,”一名常驻中国的外国资深银行人士表示,他在信贷委员会的同事对向海航集团放贷很谨慎,“他们花钱很多,投资也很多。但是杠杆太高。当我们看不明白一些事时,我们不会发放贷款。”
但是海航集团一名顾问反驳道:“杠杆高是肯定的,但是已经在下降。集团意识到杠杆水平太高了。”
据该顾问表示,2012年整个集团的债务是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17倍,2015年为12倍,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
由于该集团旗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几次融资,今年上半年海航集团的流动性资金增至190亿美元。
海南航空的一次增发将其负债权益比率——负债与权益之比——从207%降低至150%。在一次重组后,海航集团的基础设施投资部门的负债权益比率也从359%下降至280%。
中国的银行似乎没那么担忧。5月,中国建设银行(CCB)同意向海航集团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在当时发表的声明中,该集团称多家银行对海航集团的总授信额度已超过5300亿元。
海航集团此前也曾投资过度。2001年9•11恐袭后,全球航空业陷入低迷,两年后亚洲爆发的非典疫情使形势进一步恶化,这激发该集团向货运领域多元化拓展。海航集团拥有了多家造船厂,并建起了一支由97艘租赁和自有船只组成的船队。随后,该行业很快进入了深度衰退,这迫使海航集团将收购的许多资产出手。
处于风暴中心的是大新华物流(Grand China Logistics)。它是海航集团旗下一家负债累累的子公司,拥有中国首艘国内运营的邮轮。
2013年,大新华物流的财务困难问题公开,当时与之竞争的一家中国企业要求韩国政府在济州岛扣押“海娜号”(MS Henna)。海航集团不得不派出飞机将船上1600名乘客接回国。2015年,海航邮轮(HNA Cruises)停止运营,“海娜号”今年6月拟出售拆解。
“他们在散装货船和船舶租赁上投入太大,”一名驻香港、与海航集团打过交道的航运高管称,“他们一拥而上,发展太快,规模过大,最终被套牢。被深深套牢就是因为他们做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