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新技术集成的“王冠”,航空航天产业在深圳产业版图的未来布局中受到格外“青睐”。记者从我市编制的《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获悉,到2015年,深圳将力争实现航空航天产业规模600亿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业规模1500亿元。初步建成高科技特色鲜明、细分领域优势突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打造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名城。
深圳航空航天产业“家底”500亿元
前段时间国内热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一架六旋翼无人机空中盘旋,一路跟拍五对星爸萌娃……
这款无人机正是采用深圳大疆科技的一款飞行器。以大疆为代表,深圳民用无人机正朝着“小而美”的方向发展。这不过是深圳振翅高飞的航空航天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中,一批行业巨头或“小巨人”正在深圳出现。在航空电子领域,中航实业、振华富、国微电子、深南电路、中航比特、南航电子、多尼卡等企业技术领先;在无人机领域,大疆创新、中航华东光电、一电科技等企业具备研发设计总装集成能力,在飞控、航拍等方面居国内前列;在机场地面设施领域,中集天达登机桥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
深圳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跃升,“高、新、软、优”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在没有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项目和资源布局的情况下,深圳依托市场机制、人才集聚、自主创新、产业配套和毗邻港澳等优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市经贸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统计,目前我市航空航天产业规模约为500亿元。
政策优势助力产业腾飞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辐射与带动作用,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产业名城,深圳将勇闯天宇,攀摘产业“王冠”。
记者从《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获悉,未来6年,深圳将力求突破航空航天关键核心技术。在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微小卫星和航天生态控制与健康监测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航空航天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新建10家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打造精品龙头企业。整合提升我市优势航空航天产业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航空航天企业,扶持领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优势明显、引领作用强的航空航天精品龙头企业。航空航天产品(服务)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3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超亿元的企业60家以上。
促进产业高速发展。深圳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打造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微小卫星和通用航空现代服务等核心产业集群,促进航空航天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规划,瞄准国际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前沿与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资源,深圳将优先发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精密制造装备等五个产业领域,积极培育微小卫星、航天生态控制与健康监测、通用航空现代服务等产业。
打造未来经济增长极
记者获悉,深圳正统筹协调航空航天产业功能和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带、多极”体系。
一核是以宝安国际机场为空港核心区,加强飞行服务站、固定基地运营商、维修站、航空货运仓储基地、航空航油供应基地等运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临空产业服务水平。
一带是以深圳宝安机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节点,带动福田、南山等中心商务区和宝安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发展以商业航班、航空货运物流为基础,以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高科技保税加工为重点的临空产业带。
多极是根据我市各区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先为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及高端服务提供承载空间保障,实施分区部署,促进多极增长。在南山区设立航空电子产业园和研究院,在合适区域选址设立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无人机研制基地,在各区及相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地设立航空航天零部件(元器件)研发制造承载区、通航飞行和航空航天体育娱乐服务区。
中国国防工业首席专家、深圳市特种行业协会会长段忠谈及这一产业蓝图时表示,深圳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要路子对,下手快,出手重,下大力气。因此,政府要舍得投入,高起点地建设试验平台、公共平台,这样才能打牢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