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航空开闸 民资飞天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7-5 8:50:00 西安日报

导读:记者了解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航空基地)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经过8年发展,已逐步摸索出一条民营企业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到2020年,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工信部和其研究机构赛迪方略于近期相继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及航空产业系列白皮书后,各家企业、机构将目光再次聚焦于我国航空产业价值万亿元的市场“蛋糕”。

  然而市场虽大,如何搭建平台,引进民营资本,激活产业发展,打通上下链条,最大化争取“蛋糕”份额,是全国各省市在建的20余个航空产业园面临的共同问题。

  记者了解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航空基地)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经过8年发展,已逐步摸索出一条民营企业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记者 樊华

  以内在优势

  激发产业增长动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几乎所有的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继水利、煤炭、矿藏等基础能源之后,航空产业或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可分享的“最大蛋糕”。

  其实市场前景广阔的航空产业,早已被有先见之明的民营企业家所关注。但是由于航空产业具有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多数有志进入航空产业的民营企业只能望而生畏。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型飞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军航空领域,使我国的航空产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准确的定位、小切口进入,以及巨大的市场机遇前景,都让企业的发展像坐上了飞机一样迅猛。”航空基地的入区企业,飞鹰亚太航空模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鹰亚太)总工程师张宝柱感叹道。这位被称为中国乘务训练设备之父的航空专家从1970年起便在西飞担任设计员、工程师。“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乘务训练设备几乎都是欧美的产品……”张宝柱说,正是看准了这个市场空白,他从1992年开始设计并制作了中国第一套乘务训练设备,开辟了我国乘务训练设备设计制造的新纪元。

  “虽然有技术,懂管理,但如果这几年不依托航空基地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肯定做不到现在的‘亚洲最大’。”张宝柱说。近几年我国的民航飞机数量以每年3位数递增,空乘人员每年也以4位数递增,因此空乘培训产业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这为乘务训练设备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类似飞鹰亚太这样通过地缘、人缘优势得到优先发展的民营企业,在航空基地内还有很多。作为全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航空基地立足陕西、西安原有的产业优势,以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模式、集群化发展的理念,以优惠的政策不断吸引民营资本,逐步成为国内最活跃的航空产业发展平台。

  将军工优势

  转化为产业及市场优势

  纵观国际航空业的发展,军民结合是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航空巨头波音、GE、庞巴迪、柯林斯等都是典型的军民融合式企业,在其辉煌的军品主业后都有着强大的民品产业支撑,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航空基地在建立初期便是带着这样的思路,将自己定位为航空产业发展模式与体制改革的“特区”,也正因如此,基地从成立至今锐意革新,克服了体制、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困难,将主要经济指标个个保持在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

  位于航空基地的西安蓝天仿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仿真)便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践行者之一。2007年,蓝天仿真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蓝天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航空基地共同投资成立,从建立初期就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民用飞机飞行模拟机产品。

  “经反复实验,中国首款高标准配置的全动模拟机产品已在2011年正式发布。”蓝天仿真的副总经理储志高介绍说。在企业宽敞的厂房内,记者见到了新舟60飞机和新舟600飞机的高等级全动模拟机。这两台模拟机机舱完全按照真实飞机制作,所有的仪表与开关都使用真机原件,并且在机舱舷窗外的所有景物均为实景,拟真程度非常高,受训的飞行员完全可以在模拟机中感受与真机一样的操作体验。

  目前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每年大量飞机投入航线运营,对有资质飞行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动模拟机作为对飞行员培训的必要设备,市场需求巨大,经计算分析,大约每15—20架飞机就需要一套全动模拟机为飞行员提供所需要的培训。

  而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对新飞机的需求将接近4000架,“支线飞机+干线飞机+大型运输机”市场容量约7000亿元。储志高表示,“正是看到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基地内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又能为产品提供各类技术支持,走军民融合之路,把军工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也显得势在必行。”

  机制创新

  推进民营资本投入

  西安航空基地一方面打破原有体制的限制,加速推进军工研发制造力量向民用航空领域转移,让资源与要素快速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民营资本和社会产业资本向航空产业投入,积极参与航空产业分工,创造更多价值。

  以往关系国家战略的大型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国有独资,而西安航空基地的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项目却是一个特例。这一代表国际液压机最先进水平的国家重大装备项目,正是航空基地内“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良典范。

  该项目拥有50%以上的民间资本参股。鲜有人知的是,在建设初期,该项目仅有6000万元启动资金,短短几年之间,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项目,目前项目的总投资额已达到了8亿多元,成为民间资本进入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平台。

  西安航空基地一向把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项目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项目悉心培育,并由此为民间资本进入航空领域搭建桥梁。在基地的积极引导下,该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参股,保证了这项填补我国大型锻压设备的空白、对整机制造起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在西安航空基地顺利投产。

  据预测,该项目拥有巨大潜力,一期产能可达30亿元,二期产将达到100亿元,并将带动周边形成3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为国家基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铺路引航

  助更多民企进入航空蓝海

  借民营企业之力,经过8年深耕细作,一个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民营资本广泛参与的航空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西安航空基地作为民营资本进航空的新高地,正在彰显出蓬勃发展之势。

  据了解,在西安航空基地入驻的500多家航空及相关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到85%以上。这些企业以“设备转包生产、市场延伸产品、配套服务产业”三种方式涉足航空产业,或从事高性能碳纤维、高强度轻质镁锂合金等一大批技术成熟、质量过硬的项目生产;或提供飞机零部件、航空测控产品等设备,为龙头航空企业做转包生产;或拓展航空产业链,开展飞机维修、飞行员培训、空地勤人员培训、私人飞行服务等配套服务产业,成为基地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前期发展中,航空基地虽然对内存在着交通不便、融资难度大等困难。对外又面临了国内航空大项目布局取决于央企意志,国外航空项目因为军工因素引进难度大等挑战。”航空基地某负责人介绍说,但在产业发展中,通过坚持军品和民品兼顾、国内与国外兼顾、航空与非航空兼顾的方式,与国内其他航空产业园区相比,已经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优势。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17届西洽会上,航空基地共签约48个项目,投资总额305亿元,这其中不乏与民企签订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延伸基地产业链条,加大产业集群规模,助推西安航空基地乃至渭北工业区航空工业组团的发展。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在西安航空基地,民营资本参与航空并非只有飞机制造这一条路,航空旅游会展、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管理、公务机运营等诸多配套产业环节,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民航运输市场迅速扩大,通用航空市场迅速成长。这个市场机遇对于中国航空产业的崛起至关重要,也为众多民间资金提供了巨大的商业蓝海。”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