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的航空餐为什么总那么难吃呢?因为在飞机上提供美味食物真的很难,尽管不是没有可能。
我经常搭乘飞机并且飞过许多航空公司的航班,我飞过很多次头等舱和商务舱(拜积分换升舱所赐),所以我尝过许多机上食品,有一些非常不错。我知道设计航空餐的人非常重视并竭力想要做好,但是这非常困难。最终应验了那条古老的餐厅法则:人们说出不愉快就餐经历的几率是说出愉快就餐经历的七倍。加之经历了整个安检和登机过程之后人们通常情绪不佳,于是航空餐博得一致好评的希望就微乎其微了。
不过真正的问题是,在飞机上准备餐食的限制非常严格。飞机不是厨房,而且还有一大堆人等着服务。想想筹办一场450人规模的婚宴有多难,又想想有多少婚宴饭菜难以下咽,然后再想想离这儿最近的且正在营业的餐厅有两小时的路程。
所以,我将只是简要梳理一下自己对限制重重的航空餐的一点看法。
对于在起飞后就立即提供的热食来说,就必须设计一款能够连同餐盒长时间加热的饭菜。食物要预先烹饪过或者半熟,并且要保持温热(他们不能进行现场烹饪,而且也没有相应的能源预算能够让他们先烹饪再冷冻而后又加热)。最短的放置时间通常大约在60到90分钟之间。所以除了炖菜以外,航空餐要与任何美味的蛋白质说再见了。就连蔬菜也很难做好。大量的淀粉开始分解。不过,如果你留意到的话,飞机刚一起飞时提供的餐食是最好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在下午四点提供晚饭的原因),因为这是向乘客提供高质量餐点的最简单方法。
对于起飞后很久才提供的航空餐(通常只有在越洋航班上会出现这种情况)来说,他们不得不重新加热。烤箱的情况非常可怕,全都塞满了食物(几个厨房共有450份饭要热),因此加热得并不均匀,要根据紧张的能源预算来进行。由于绝不能出现任何不熟或焦掉的食物,所以不得不在食物的选择方面慎之又慎。
一旦考虑到航空公司不得不照顾到的各式各样饮食要求:素食主义者、严格素食主义者、鱼素者(不吃肉但可以吃鱼类和海产译注)、各种各样的食物过敏、不吃辣的人、乳糖不耐受者、孕妇、免疫系统抑制者等等,你就能理解这些航空公司的处境:要给每个人提供点能吃的东西。到最后,你只好从上述众多饮食习惯和要求中寻找“最小公分母”。最后,如果引发了食物传染性疾病,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你能想象在飞越太平洋的过程中不停的跑厕所吗)。因此安全第一,而且如果有必要在口味上做出一些让步的话,那么就要毫不迟疑。
在短途航班上自制三明治可以做得很好,但是要在任何时候都做得好的确很困难,长途航班上就会遇到面包黏湿的问题,除非它们非常干。运输链非常复杂,而且你要应对各种温度环境。例如,生菜极易受到温度影响。在酷热的天气里,如果这些铝质手推车意外受阻无法前进(如轮椅协助员关闭了机上厨房)就会变得很热。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还要服务几百人,要始终保持色香味完美,这真的很难做到。
最后,对于食材还有非常严格的预算。航空公司不遗余力地把成本降到最低。不得不基于5美元做出决定。如果航空公司能把那5美元也从成本中剔除,他们会那样做的,尤其是在经济舱。我的一位远房表亲曾在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工作过,向我描述了他们如何审查并决定删减沙拉中质量低劣的黑橄榄,这为该航空公司每年节省了300万美元(摊到每年8,000万人次的乘客身上只有几美分而已)。他们真的会仔细地扣着每一项预算。
对我而言,最美味的航空餐通常是在亚洲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吃到的,他们提供咖喱盖浇饭或者杂烩盖浇饭。成本极其便宜,而且保存得很好。但是这并不合许多西方人的胃口,所以许多欧洲或美洲航班都不采用。
我还没有说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提供的待售食品。永远不要买这种食品,因为通常很难吃。由于常客的身份,我曾获赠一份这种食物,而我几乎没有碰过。这基本上就是高价出售的便利店食品。而且准备和储存这种食品的环境也差不多一样低劣。
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全心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航空餐,他们可能要重新设计整个流程。但是这对他们而言将得不偿失。乘客们已经说了,而且他们绝大多数(包括我自己)想要的是性价比而不是奢侈。一份在一般人看来不错的航空餐可能需要花费100美元。这不是由于食材价格高昂,而是因为不得不改装整个机队并设计全新的烤箱,这可能需要投资上千万美元甚至更多。大量的设备可能需要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新审批才能得以在飞机使用,而这将耗费五到十年时间。
所以我吃着自己能吃的食物,并努力揣测食品工程师在设计我面前的餐点时所遇到的挑战。
*我从未在航空公司工作过,主要是通过其他常客、飞行人员以及其他航空公司员工来获得这方面的二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