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曾设计出让世界知名投行兴奋不已商业模式的年轻人看来,此番他不仅将彻底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社会难题,还将在城市中再造一个又一个“油田”!
多年以后,当人们已经忘记“地沟油”从何时起成为一个社会难题时,人们或许仍清晰地记得从何时起这开始不是一个难题——2012年7月,一则荷兰航空把在中国采购的2000吨“地沟油”加工成航空煤油的新闻,将这家名叫绿铭环保的上海企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在其背后,据统计,仅全国大中城市,中国每年的“地沟油”就超过300万吨。如果将其全部转化成生物柴油,将能满足全国7天的柴油用量;如果这些“地沟油”全部转化为航油,将能满足我国航空公司半年的用量!
这意味着一个每年至少200亿元的大市场,其中无疑蕴含着巨大的机遇。然而,在“地沟油”犯罪屡禁不止的现实面前,似乎没有人相信机遇能转化成利润、也没有人相信某个企业能很好的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这个社会难题。
这家小企业的董事长却不这么想。为此,他还专门提出了一套颇为独特的商业模式。他相信,在其独特的模式下,地沟油问题将能够很好的获得解决。他还相信,在该商业模式下,未来三年其“地沟油”生意将从目前的2亿元迅速扩大到20亿元。而且,虽不敢太张扬,他仍相信,响应国家提出的开发“城市矿山”的号召,他的“地沟油”生意将能在城市之中再造一个又一个“城市油田”!
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允。
范允其人
柳传志说,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这话放在范允身上颇为适用。尽管只有38岁,范允却已经有了近20年的从商经历:20年前,还在上大学年仅19岁的范允就每天捏上千个月饼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范允现在总是将一个自己烧制的瓷器月饼放在身边,忆苦思甜,警示自己不要浪费的同时,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在之后的20年里,范允先后从事过房地产、连锁加盟、广告公司、贸易公司、酒吧、农产品专业市场及物流、医疗机械、食品工业、煤炭能源、生物科技等多项行业。用范允的话说,“除了TMT行业没从事过,其他的大多干过。”
因为在实业方面积累了众多经验,在朋友的鼓励和建议下,五年前,范允还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金典资本。五年来,金典资本与其合伙人已经成功参与或主导了美邦服饰、天舟文化、中阀科技等十余家企业的上市和再融资。
在从事实业以及PE的过程中,范允不单单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是在商业模式的分析和资源的运筹整合上颇有心得,而这也为其日后提出“地沟油”相关的商业模式夯实了基础。
下面这一个例子或许就能很好的说明范允在这方面的能力。据范允说,某国际知名投行看到该方案后“兴奋不已。”他也借此成功谈好了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细心的朋友将会发现,该商业模式和其后来提出的“地沟油”商业模式颇为相似。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2005年左右,有感于中国众多农贸市场设施非常陈旧和简略、市场功能严重落后、缺乏常用生活必需品等问题,各地政府在当时都主推农贸市场改成超市的模式,简称“农改超”。
也就是在那时,范允意识到,“农改超”成本太高,并没有提高便利性,而且还可能会推高菜价,在现实中不具备很好的可实施性。在全国各大农贸市场实地调研半年之久后,其擅长商业模式分析的本领在那时候就发挥了出来——他想出了一个农贸市场+超市的概念,简称“农加超”。
其“农加超”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第一,和当地政府商谈,让自己去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农贸市场。范允承诺,所有农贸市场的蔬菜和食品都做到全程可追溯。“当时无法做到定量检测,但可以定性检测,即确保进货农药不超标、安全有保障。”
第二,改造菜市场。肉区、蔬菜区、水果区重新规范,去除一半摊位。腾出来的一半面积改成超市,卖牙刷、油盐酱醋、报纸等生活必需品。(和家乐福等大超市不同的是,消费者在菜市场里仍然可以讨价还价,仍然可以将菜上的泥巴去掉。)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交易都使用范允提供的电子交易系统。消费者凭卡充值和消费。结算系统也是由范允提供,商户每月和范允结算。(就如同学生在学校食堂打卡吃饭,方便快捷。)
第四,农产品物流和采购。在范允的众多农贸市场中,商户根据当日的需求提前一天给范允下第二天的订单。范允去批发市场进行集中采购和分配,并可以有效控制菜品质量。
第五,到一定程度时,实行订单农业。范允直接对接农民,而取消批发市场的中间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范允是不从商户收取租金的。那么,范允又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
其一,范允收取交易服务费。按照蔬菜、水果、百货等不同项目收取1~3%的交易服务费;其二,农产品物流集中采购赚取差价。“以前单个商户一天采购50斤,一块钱一斤。以杭州为例,当时共有117个农贸市场,我就可以一次性采购5000吨,采购价就可以压低到5毛。这样一来,我卖给商户为7毛一斤,自己每斤赚2毛,消费者还可以便宜3毛。”。其三,因为是和商户每月结算,杭州有600万人口,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0元,那么这就是6000万的沉淀资本,始终在范允的账户上。这还仅仅是一个城市;其四,“农加超”还可以对外收取广告费用、超市里面产品还可以收取进场费……
2005年范允就有了这个商业模式的雏形,2006年该商业模式通过了政府和相关投资者的论证,2008年范允成功和国际知名投行谈好了1亿美元的项目资金。
按照范允的话说:“这个方案当时结合了农产品物流、连锁店经营、超市经营、沉淀资本和老百姓日常习惯,耗费半年多才形成。所有可能的问题我都想到了,你现在找所有专家也一定无法驳倒我。”
然而,“所有可能问题都想到”的范允却没有想到金融危机的到来。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范允旗下其它资产深受影响,资金链断裂,已经谈好的外资资金也未能到位,范允遗憾的未能将该商业模式付诸实践。(之后的几年里,中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都开始倡导“农加超”的商业模式,且颇受百姓欢迎,这也间接论证了范允起初方案的可行性。)
范允说,中国企业家中,他最喜欢史玉柱。因为只有史玉柱经历过大败局后又重新站起来。“其他多半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水涨船高,算不上真正的企业家”。金融危机后,资金链断裂的范允无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旗下资产清算的清算、抵押的抵押。妻子甚至对他说:“不如,咱收拾收拾回老家吧。”
范允没有打包回老家,他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沉淀下来。
众所周知,失败后的史玉柱喜欢去西藏转转,在那里史玉柱总是能获得人生新的感悟。失败后的范允常去杭州的寺院里坐坐,在那里范允总是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而且还结识了一位佛法高深,精通禅理的高僧并成了至交好友。
三十出头、经失败洗礼后的范允很快就重新站了起来,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且获得了江浙沪共青团组织的认同,由金典资本组建长三角青商金融上市服务团,为长三角地区青年企业家及青企协会员企业等提供金融上市服务。
与“地沟油”的渊源
范允和“地沟油”的缘分始于一家名叫富程环保的楼宇污水处理企业。鲜为人知的是,东方明珠、经贸大厦、虹桥机场、上海市政厅、上海歌剧院等著名楼宇的污水处理就是由这家企业负责。范允从事金融工作后,投资了这家企业,是其财务投资者之一。
对于这家污水处理企业来说,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就是漂在污水上面的“地沟油”。在过去,这些漂浮的“地沟油”都被富程环保免费送给了收油的人。2011年前后,富程环保偶然得知原来这些“地沟油”还可以拿来卖钱!他们一测算,每年仅是他们负责的污水中含有的地沟油价值就高达千万元!
兴奋的富程环保沿着这条“地沟油”产业链迅速找到了末端——上海绿铭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过去几年,由于收不到足够多的“地沟油”,这家小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手中握有大量“地沟油”资源的富程环保想借此参股绿铭环保。然而,富程环保很快就了解到,绿铭环保的生产和管理非常混乱。
这样一来,对于富程环保来说,参股就不如控股了。因为只有控股,才能比较有力度的改善生产和管理。而且,自己原有业务和“地沟油”业务又有非常高的协同效应。然而,富程环保彼时正在筹划上市,如今IPO又都在排队,富程环保自己预计,如果临时控股这家企业,将致使上市日期滞后两年。为了能保证企业正常上市,富程环保遗憾地选择了放弃,并将这个项目介绍给了范允。
范允很心动。
此时此刻范允已经不再缺钱。在其往寺院跑的那段日子里,他已然悟出人生不只是金钱——他缺乏的是精神的满足。范允曾经多次捐钱给慈善机构,但往往不能直观的看到结果,而摆在眼前的这个事业能让其获得满足——他每多收一吨“地沟油”,就可能少让一吨“地沟油”回流餐桌!
墒牵近五年来,范允的身份都是一个财务投资者,自己能否把这家企业经营好呢?毕竟,在“地沟油”灰色产业链盛行的背景下,全行业都在亏损。自己又凭什么能够不亏损呢?如果无法保持盈利,这样好的事业又该如何持续呢?如果不能持续,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呢?
犹豫不决的范允就此征求过很多人的意见,其中就包括上述禅师朋友。在范允看来,这位亦师亦友的大师在这件事中没有利益冲突,给出的建议或许也更中肯。
禅师问范允:“如果介入管理,绿铭环保每周将占用你多少时间?”
范允仔细想了想,回答道:“大约两天吧。”
禅师对其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做呢?如果一个人怀着好的目的去做事情,他一定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助力。”
当范允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他果然得到了很多助力。
在范允刚刚控股绿铭环保时,几千万元投下去没有任何产出,范允甚至有些情绪低落。然而,2012年全年,形势突然变化,全国人民对食品安全和“地沟油”非常关注,绿铭环保因此也直接受益。不仅如此,范允在一番考察后,他看到了生物柴油需求的拐点——由于全球对节能减排的呼声日益提高以及欧美等国强制要求汽车添加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未来将会出现井喷式的需求。
这可谓“天时”的助力。除此之外,人才也一一加盟。
生物柴油企业资深人士和老专家纷纷提出帮助范允管理工厂、提高技术和降低成本。金典控股的国内外合伙人听说范允要做这件事,也非常兴奋。“这些外籍同事以前都不加班,现在听说我要做这件事情,都自愿加班。”而他们的品牌总监这样告诉我:“我做其他品牌推广,再成功也只能成就一个企业。这件事情如果做成,成就的将是13亿中国人的食品安全。”
听说荷兰航空将要赴中国采购生物航煤原料时,金典的美籍合伙人主动帮助笵允联系荷兰航空,并于2012年4月将荷兰航空旗下负责生物航煤的SkyNRG公司的CEO、CFO邀请到上海,当时还是上海市副市长的杨雄听说此事后,当即批示上海市商委共同安排接待。当年7月,一则“地沟油”卖给荷兰航空的新闻让绿铭环保声名鹊起,香港生物柴油企业倡威科技因此主动来绿铭调研,这家企业非常认同笵允的理念和战略规划,并快速展开了合作。2013年1月,笵允的团队正式接管了这家企业——这家香港企业的战略地位非同小可。
在范允看来,这些都是助力。
正如范允所说,所有人做这件事情都不是为了钱。如果是为了钱,他以及他的合作伙伴做PE远远比做“地沟油”挣钱——他们都怀着一颗做公益的心来积极的做这件事情。尽管如此,范允以及他的团队都清楚的知道,商业化运营并至少保持微利才是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难题的长久之计。
如何才能长久运营呢?范允陷入了沉思。
放眼望去,中国有上百个生物柴油企业,这些企业都可以将“地沟油”转化成生物柴油。政府、百姓以及这些生物柴油企业都希望“地沟油”能实现“餐桌—生物柴油企业—终端柴油用户”这样的产业链。然而,现实中,在暴利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竟勾结在一起,形成了“餐桌—地沟油再加工中心—餐桌”的灰色产业链!这样一来,这些生物柴油企业竟无一例外的面临着原材料来源不足的难题,几乎所有企业也都因此而常年陷入亏损!当然,政府也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然而,现实情况就是各地政府部门里负责监管食品安全的人员可能只有几十人,很难对几百万人的大城市全覆盖监管!
民怨、企亏、监管难,怎么办?
“油”好同盟应“允”而生
在参考香港、欧美等成熟市场的做法后,范允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从源头上切断“餐桌—地沟油再加工中心—餐桌”这条产业链,而这个源头就是餐厅。为了实现这个效果,就有必要让终端处置企业(绿铭环保)进行收运处一体化操作,即从收油到加工到售油都要让一家企业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确保所有“地沟油”不流到灰色产业链上,范允计划将农产品大物流体系应用其中。即实现“地沟油”的全程可追溯:能够准确的知道哪一天、几时几分、在哪个餐厅收到了多少“地沟油”。通过建立废弃油脂收运数据库,一段时间以后,每条街道和每家餐厅收油量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正常值和合理波动范围,如果数据显示非正常波动,则联合政府部门一起调查。
这样一来,地沟油流向非法渠道的问题将被解决。待“地沟油”被加工成生物柴油后,可以销售给普通家用汽车使用,还可以销售给当地的环卫和公交车使用。另外,因为欧盟、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区都出台了汽车强制添加生物柴油的政策,进而拉动了生物柴油的需求,推高了生物柴油的售价。因此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还可以出售给国外企业。(生物柴油减排效果明显:如果汽车用油中添加10%的生物柴油,将能够减少9%的碳排放!)
在这个过程中,在范允看来,因为单一城市的市场容量有限、也因为监管的方便,这个行业就如同自然垄断一样,最佳的方式就是政府在一个城市只发放一张“地沟油收运处一体化经营牌照”,政府只要指导和监管定价即可。
如今,绿铭环保所在的上海市就正在努力打造这样一个“地沟油”收运处一体化、全程可追溯的模式。绿铭环保目前正在和国际餐饮连锁巨头开展合作,其餐厨废油将逐步直接交给绿铭环保来回收,而加工好的部分生物柴油将直接销往上海公交车和环卫车使用。(范允相信,在上海市政府和食安委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市两年内将可完全实现上述模式)。
除此之外,如上文所言,范允还有一家香港“地沟油”末端处置企业——倡威科技。倡威科技是香港惟一一家拥有“环境许可证”的处理食肆废油的环保企业,香港政府通过提供优惠的地租、政策和配套服务对企业进行扶持。但是在香港以及欧美市场,“地沟油”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人都可以去从事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即收、运、处并不是一体化,而且也不存在收运“牌照”问题。
那么,香港以及欧美为什么很少传出“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呢?
除了道德等看不见的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发达地区实行的都是严刑峻法——违法的成本将极为高昂,从而形成较大的威慑。“多赚三万蹲三天,人们愿意冒险,多赚三万蹲三年,人们就不愿意冒险了。”
另外,香港的“地沟油”市场真正的实现了全程可追溯,这也是香港很少传出“地沟油回流餐桌”新闻的重要原因。
伴随着范允对“地沟油”市场的深入了解,范允进一步思索的是:该如何将这个产业做大,从而让更多的“地沟油”变废为宝而不是回流餐桌?
一番思考和论证后,“油”好同盟应“允”而生!
所谓“油”好同盟,既是一个个实体企业的联盟,也是一个品牌。如今,范允旗下上海绿铭环保和香港倡威都已经被纳入这个联盟。未来,范允计划用“油”好同盟这个品牌去开拓其他城市——香港倡威和上海绿铭此时的战略意义就非常明显了!
当范允要开拓一个城市时:第一,范允将向当地政府提供香港和上海两个模板,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放心的将“地沟油”交给范允来处理。(范允希望,未来地方城市能采用这两种模式之一或者是两者的杂糅,现阶段大陆可能主推上海模式。)第二,在获得稀缺性的经营牌照后,范允积极用参股、并购、厂房设备租赁等方式“收编”这一城市原来的“地沟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好处一是能够节省资本,二是可以避开和地方既得利益者的冲突,从而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为了体现范允的诚意,范允还可以提供技术、品牌、制度以及让出控股权和利润,但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一定要让范允来做。)第三,如果上述两点能够做的很好,范允还希望能够将更多的粮油供应商、餐饮企业一起纳入“油”好同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力争将“油”好同盟变成食品安全的代名词。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全程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数据库的共享、GPS等技术支持外,范允还会提供打击非法地沟油奖基金、奖励百姓举报和相关部门查处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赞助政府做食品安全广告等。目前,除了上海和香港外,据范允透露,他还和众多地方政府沟通过,并成功和一些城市达成了初步协议。
在未来三年的规划中,范允计划将“油”好同盟扩展到10个大中城市。(按照一个城市每年2亿元的产值来算,10个城市将是20亿元的大生意)。与此同时,范允也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不可能覆盖全中国的“地沟油”市场。因此,范允呼吁有能力、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和他一起来做这件事情,大家一起在城市之中“再造一座座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