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态度软化 欲寻求多边航空碳税解决方案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5-25 10:09:00 南方都市报

导读:在中方强硬反制的态度面前,“硬碰硬”的后果必然引发贸易战,日前欧盟态度有所软化,欲寻求全球性的多边航空碳税解决方案,这或许令中国航企柳暗花明。

  在中方强硬反制的态度面前,“硬碰硬”的后果必然引发贸易战,日前欧盟态度有所软化,欲寻求全球性的多边航空碳税解决方案,这或许令中国航企柳暗花明。

  面对欧盟航空“碳税”之争,中国方面由北京环境交易所和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建议方案近日上报至相关部委和航空公司。方案提议,与欧盟展开谈判,推动中国航企在国内进行碳减排,以此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需求进行“抵消”。

  这套方案的出台背景是欧盟一再升级的强硬态度。欧盟日前表示,对8家中国航企不提交碳排放数据的行为,可能在6月中旬采取罚款和禁止执行欧盟航班在内的措施。中航协强硬回应称“惩罚必遭反制,欧盟可能失去中国重要航空旅行市场”。

  业内向南都表示,此举是靠近解决方案的一个尝试,若获得认可,国内航空企业可能因此纳入国际碳市场交易。

  “对等抵消”令中国碳市接轨国际

  面对欧盟不肯让步征收航空碳税“过路费”,国内有关机构提出解决方案。北京环境交易所和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方案建议,通过中国政府与欧盟谈判,达成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中国自主的排放交易体系,并使其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实现对接或对等。中国航空公司以其在国内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的减排信用,对等抵消其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需求。此举可望实现无需向欧盟交“买路钱”。

  深圳碳中和公司总经理张文斌表示,提出这个方案,因为当前不能仅仅对欧盟做法表示反对,中国航空业急需的是一个具体的应对策略。业内表示,提议对等抵消,意味着中国可能纳入国际碳市场。

  欧盟表示,截至3月31日,已经收到1200份碳排放数据,拒绝合作的航企不到1%,其中包括8家中国航企和2家印度公司。但另一方面,欧盟希望在国际民航组织协调下寻求多边解决方案,不希望双方为此发生贸易战。

  “如按欧盟提出的碳排超量85%即加征碳税,中国航企一年将增加支出达8亿到10亿,”长城证券张弛向南都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航企4月份业绩来看,实现扭亏为盈,利润总额达18 .4亿元,虽然比3月份1 .8亿的亏损有明显好转,但同比去年仍下滑46%。按欧盟航空碳税标准支付费用,以中国航企目前的盈利能力来说“无法承受”。

  “碳问题的基本工作程序是要各地都坐下来谈判,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才能有效推进,航空碳税也不例外。”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微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称,欧盟的一意孤行难以解决问题。

  碳市场交易上议程不再“羞答”

  “尽管欧盟在此问题上步步紧逼,但其终究无法失去中国这样重要的市场,目前仍是博弈过程中。”海通证券分析师钮宇明认为,短期来看碳税对中国航企影响很有限。其他受访的业内人士也认为,长远来看,中国航企纳入碳市场交易也在逐步破冰。

  卓创咨询能源分析师吕斌认为,航空碳排收税,这种做法名义上低碳环保,实际上欧盟也清楚实施起来很有难度。从长远来看,欧盟更大的用意是在抢先为自身争取行业话语权。

  根据欧盟有关法案的提法,若一国采取了相应对等的碳减排措施,则可以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得到“豁免”。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据此分析称,当务之急是要和欧盟协商,使得中国的碳配额能够与欧盟的碳配额进行兑换。

  业内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与欧盟协商谈判,若中国能够提供“采取相应对等减排措施”证明,是否采取惩罚措施还有商量余地。

  “欧盟在打自己的算盘,这种欧盟单方拟定一份地区性协议,没有在国际范围进行讨论谈判,不符合国际有关航空法规。”长城证券分析师张弛告诉南都记者,欧盟意愿在国际燃油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中国能够拿出一定诚意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相信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制衡欧盟的态度。

  “中国航企纳入碳市场交易进行减排是大势所趋,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非常有必要,”黎友焕认为,碳交易问题在我国也不应该再“羞羞答答”了,既然是大势所趋也就应该未雨绸缪,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 作者:陈琳琳)

本文关键词:航空,欧盟,碳税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