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空市场一片萧条,商务旅行需求下滑之际,海航逆势推全公务舱航线,其良好的开局也使得此举引人注目。笔者认为,海航此举与其步步为营的谋略一脉相承,通过打造高端品牌,海航试图进一步扩大其在国内航空业中的影响力。
在全球航空市场一片萧条,商务旅行需求下滑,一些品牌航空公司正在削减头等和公务舱运力之际,而海航却逆市而动,推出了全公务舱客机。运营此类飞机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外也是为数不多。海航此举,引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有人称其为国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航企,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想捞取一些宣传的资本。
然而,观察海航的发展经历,不难发现,该公司由小到大,由区域发展到网络规模运营,并购大新华航空进入国内最大的航空枢纽北京,迅速成为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其发展可谓大胆谋略,步步为营。现在海航在海外不断投资,今年10月份,又成功收购了法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蓝鹰”。海航快速成功的发展,确实有别于其他许多航空公司。
故此,我们对于海航此次逆市推出全公务舱客机,绝不能看作是一次哗众取宠的宣传和“拍脑袋”的简单行事。而应该说,海航现在已经认识到,目前国内航空市场发展到现在,高端产品的开发,已摆放在了各家有实力的航空公司面前,发展前景和潜力巨大自不必说,关键是谁能捷足先登,找到最佳的突破口,或许就能抢到这个市场的先机。目前,海航开发这个市场最有利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国内尚无人踏入高端市场“圣坛”
“乘虚而入”是兵法里的一个策略,也是商战中惯用的手法。以往国人对于国外大品牌航空公司的高舱位都是投以羡慕的目光,似乎可望而不可及。自2010年6月,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后,国人又认为发展航空高端产品的春天已经到来。多家航空公司均大手笔投资改造头等和公务舱,提高服务等级,以期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但却连连败下阵来,一度谈“高舱位”色变,将其视为畏途。商海中往往是风险越大,投资回报也越高。海航此次“乘虚而入”,正是想成为先登此“圣坛”航空公司,以期“名”“利”双收。
蓝鹰资源不会浪费
海航收购法国“蓝鹰”48%的股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大股东,并不是仅为坐收渔利。海航所获得的应该还有这个欧洲老牌航空公司的市场经验、开发团队和各方面的人才。这些智力资源的获得,足以让海航节省了大量市场开发投资和时间成本,并且能较快地推出新产品。
新兴航空市场亟待高端新品牌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也是发展较为成功的新兴市场,被关注度不断提升。然而,在这个为世人都看好的市场中,却没有出现较好的“高端品牌”。现在海航先期一步推出全公务舱飞机,很可能将会率先打造出一个闪亮的“新品牌”,带来更高的关注度。从现在海航初期全公务舱飞行的前20班看,平均客座率高达94%,部分航班客座率达到了100%,也可以说其影响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在国内的高端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未来的前景更是可观,即使现在开发中出现些挫折,也并不可怕,可获得更多的经验。如果现在海航不去尝试,那么以后掌控这个市场的可能将不再是海航。与其将来也要走这条路,不如现在花点血本投石问路,一举两得。
低价策略 游刃有余
海航的全公务舱客机投入北京-深圳的公务旅客云集的航线,而票价几乎等同于普通客机经济舱全价票,可以说主要是“体验型”的运作。这种手法对于海航而言,已是驾轻就熟。在海航成立之初,走向全国的时候,就是敢于把票价压得最低,让更多旅客认识海航。这一策略助海航顺利闯过了进入市场的关口,也让海航从市场的跟随者,逐渐演变为在一些市场中的主导者。此次海航也自然会以此低价策略再试身手。
推全公务舱也是“面子”需要
对于海航而言,成为欧洲老牌航空公司的股东,也需要迅速转化自己的的身份,绝不能还以“新兴航空市场”暴发户面貌自居。在讲究绅士、高端和品牌的欧洲航空市场中,海航也需要相关的“面子”配套工程,才能让更多的客户接受,融入到欧洲市场的文化中。所以,推出全公务舱飞机也应该是意料中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连续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及高油价,已经在全球范围让高端服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欧洲以高端著称的英航,每个财政年照样获得较好的收益。而新兴航空市场中的阿联酋航空公司,不仅拥有知名的高端品牌,而且扩张速度令人惊讶。有这样的榜样力量,海航现在同时坐拥新兴的中国市场和成熟的欧洲市场,更应该有充足的信心开发高端市场,创出高端品牌。
国内的高端航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海航现在手中又握有一定的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在市场中先走一步,推出全公务舱客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短期看,运营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走一些弯路。但没有竞争对手,发展环境更宽松,故并不可怕。而长期看,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前景光明。如果发展得顺利,海航或许能走上类似于阿联酋航空快速发展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