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和航空公司: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www.jctrans.com 2009-5-13 10:19:00 现代物流报
机场和航空公司两个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互相推动,共同解决双方的分歧。即使在谈判桌的两边存在着“看上去不可调和的分歧”,那么也只能鼓励参与者协心齐力解决分歧———就像其他行业所发生的那样。 国际航协宣称机场行业是低效率的垄断者——把航空公司看作是 “现金牛”。因此政府需要对机场行业进行更主动的管制,实际上大错特错。 “垄断”这个标签并不适合贴在机场身上。如今的机场也在压力重重的情况下相互竞争生存,同时和其他运输模式 (公路、铁路)展开竞争,当然各个机场的竞争模式和程度各有不同。 1.枢纽机场提供了业务联结的重要竞争力。在欧洲,比如希思罗、巴黎戴高乐、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和慕尼黑这几座枢纽机场之间展开竞争;在北亚,仁川、成田、上海和北京机场都是在竞争中,获取相同的中转联程客源;在南亚,香港、新加坡、广州、吉隆坡和曼谷也一样。如今,迪拜正成为一个有力的枢纽机场竞争者。在北美,枢纽机场之间的竞争也是如出一辙。 2.许多主要机场在不同的所有者掌控之下竞争相同的始发到达客源,比如莫斯科就有3座相互竞争的机场;洛杉矶和附近的奥克兰圣琼斯机场展开竞争;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和巴尔的摩,以及中国珠三角的机场之间竞争——香港、澳门和广州三个机场。 3.在城市中心群附近的小型机场之间也是竞争激烈。比如在伦敦,卢顿和伦敦城两座机场之间;布鲁塞尔和阿勒罗瓦机场;巴黎和博韦之间。 4.机场之间的竞争不但为了争夺客货源,同时也为了吸引各家航空公司。去年在哥本哈根大约有550家机场参加了年度航线会议,目的是为了吸引参会的280多家航空公司开辟新的航线。 5.汉莎航空的CEO曾表达过有关行业竞争更深层次的观点,即:竞争存在于航空运输体系之中,包括了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并且是一个地区的航空运输体系和其他地区之间展开竞争。 因此, “垄断”的标签并不适合贴在机场行业身上。国际航协另一说法是机场行业收费过高以及低效率。在商业航空的早期,机场是作为政府服务而建设的。近期有一股明显的并且是加速发展的趋势——机场的商业化。机场在发展非航空业收入流上已经非常成功了。1990年机场收入大约只有30%来自非航空相关行业,而最近,这个比例全球统计已接近50%,许多大型机场已超过60%的收入来源于非航空业。也是基于这些收入,机场所征收的费用一直保持在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4%,这比例持续了25年。 关于效率的问题,当然很重要的是如何削减成本。机场行业已参与了广泛的标杆对比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衡量和确认最佳做法。鉴于机场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它们背后有强劲推动力持续提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