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粮食监管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创新粮油质量监管平台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减少不合格粮食走上广大消费者的餐桌,保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有关粮食质量安全事件,触动着广大消费者的敏感神经。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质量安全事关亿万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和身体健康,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削弱公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信心,影响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
我国粮食需求正从生存性消费加速向安全型、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如何杜绝不合格粮食走上广大消费者的餐桌,切实保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是粮食监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家致力于粮食及食品质量安全系统集成建设的高科技公司,四川省成都易联易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资源,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粮食质量 安全监管和溯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造出“‘放心粮油工程’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为粮食流通安全提供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解决方案。
粮食质量监测水平待提高
粮食从田间走向餐桌,需要经历种植、仓储、加工等多道环节,粮食质量安全贯穿从种植到消费的全过程。
目前,国内粮食产品检测方法基本以政府监管部门抽检、企业自检和送检为主。抽检样品的随机性、重复抽检、漏检、样品弄作虚假、企业质量意识、经营理念等都会影响粮食质量安全。
虽然国家对粮食质量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组织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等。但由于粮食企业和经营网点相对分散、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管机制不健全及平台建设 发展滞后等原因,我国粮食质量监测水平仍待提高和完善。
成都易联易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进认为,目前国内粮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工企业卫生条件差、粮食及粮食产品收储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甚至以次充好等问题,根源就是粮食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只有把粮食监管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创新粮油质量监管平台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减少不合格粮食走上广大消费者的餐桌,保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平台打通监管脉络
为迎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培育放心粮油产品,自2001年开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倡议全方位推动“放心粮油工程”。10多年来,在各级粮食部门的不懈地努力和广大粮油企业的积 极参与下,放心粮油工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消费者的欢迎。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粮油产品在市场流通中信息不对称、平台建设不完备、信息反馈渠道不畅等原因,“放心粮油”并不能完全让消费者“放心”。
“我们通过打造‘放心粮油工程’质量安全溯源平台,把粮油产品种植、运输、存储、加工、检验、配送、销售、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从源头到消费者所购产品信息跟踪、供应链追溯机制的闭环,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安全风险以及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徐进表示。
据介绍,“放心粮油工程”质量安全溯源平台是一个多层服务的云平台,云集了物联网感知(RFID等)、追溯系统(HACCP)、质量监管、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手机应用APP以及无线3G/4G网络相结合的“互联网+放心粮油”等数据,提取生 产、加工、存储、流通和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和防伪要素,建立起完备的食品安全及服务信息数据库,从源头上提供了食品安全透明度和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该平台还以龙头粮油经营企业为基点打造“互联网+放心粮油”的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形成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以配送中心、放心粮油示范店为主体,以加盟店、社区配送点和超市提货点为网络的放心粮油供应链闭合体系,结合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粮油质量安全溯源平台。
在徐进看来,“放心粮油工程”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一方面为粮油产品提供了透明的质量溯源信息,使消费者得购买的粮油产品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龙头粮油企业及其配送体系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对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