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夏季用电高峰,对于电荒的报道便开始铺天盖地,每年对于电荒的忧虑如同第二只要落下的靴子,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者有之,煤炭价格蠢蠢欲动者有之,而市场方面也形成了7月8月会出现电荒的心理预期。
2011年的电荒造成众多中小企业停工的局面还历历在目。去年3月开始,“电荒”席卷多数南方省份,以及华东、华北甚至西北地区的部分省份,甚至成为2004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范围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两个安徽或三个重庆的发电总量。即使是当年因核泄漏危机、核电供应缩减而导致“电荒”的日本,其可能预计的最大电力缺口也才1000万-1500万千瓦。因此日本《产经新闻》曾经评论称,中国面临的电力紧缺“困难数倍于日本”,“一场历史性用电困难正在考验中国的神经”。
之所以会有电荒的忧虑,也是由于电力供需矛盾最为激烈的地区正是中国近十年来经济和工业化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区,而我们的能源生产又过于依赖煤炭发电这个“篮子”,对于日益频繁化的国际能源危机而言,我们显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目前来说,我们的煤炭占电能生产的比重超过了八成,而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该数据仅为45%和50%左右。
会不会有电荒主要还是取决于电煤供应、水电出力两个情况。水电典型靠天吃饭,一旦来水不足,必须加大火电出力。火电贡献大小则受装机规模、电煤供应、上网电价等因素影响。而来水偏枯、电煤供应偏紧、高煤价、煤电矛盾等是南方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核心原因。实际上,这些旧有的制度性以及体制性问题是影响全国电力供应的顽疾,也是影响电力市场不能良性循环的核心因素。
在应对电荒方面,国内缺煤的省份,尤其是南方用电大省,大多采取拉闸限电、错峰用电的方式来减轻电力不足给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采取这种方式来应对电荒,会对部分中小企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高点能消耗的重工业会受到直接的损害,这对于刚刚经历了巨亏的中国钢铁行业来说,带来的痛苦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何解决电荒的问题已经成为每年都在讨论的话题,及时启动煤电联动,尽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等建议也每年都在提,如何能让建议不仅仅是建议,而成为落地的政策,是解决电荒问题的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