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经历挫折的苦涩。在这一年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政府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良机。
十年发力,中国一度希望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大幅波动、产能过剩、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考验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杭州电动租出车上演了春天里的“一把火”,给如火如荼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泼了一盆冷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早的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2011年,真正用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资金还不到1亿元。而财政部此项补贴预算为50亿元,仅发出2%。
政策给力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对于一个刚刚萌芽的新兴行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为新能源汽车实现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一年,2011年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汽车企业都从不同角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新能源汽车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2011年2月25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车船税法》第四条中规定,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同类车辆适用税额减半征税。
2011年7月14日,科技部出台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化工程。
政策与规划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保障。
为继续引导和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逐步降低油耗水平,根据行业节能技术进步、油耗标准推进等情况,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决定对现行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进行调整。
回顾201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试点城市不再扩容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趋于理性的重要标志。2011年11月10日,为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和示范产品生产企业均提出更多要求。
尚未迈过10万辆产能门槛
虽然纯电动汽车“手握”国家最高政 策补贴的“尚方宝剑”,但受制于价格过高、充电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甚至发生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距离政府要求量产的目标,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实际进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显示,自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多以来,全国25个试点城市仅完成新能源车推广目标的38%左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1万余辆,并且大部分是混合动力的公交车,私人购乘的纯电动只有1000余辆,与推广目标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