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时代,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随着金融危机、棉价“过山车”、人民币升值与欧洲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中国的纺织业深受影响,大批的中小企业倒闭关门。
在这一场场风暴的背后,只有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有特色的企业才能经受住大浪淘沙,现实的体验令纺织企业切身的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
中国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纺织业的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了”。
产业升级是发展大方向
中国的纺织业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加工厂,但这种称谓是建立在成本低的前提下。目前的纺织业,受到国内人工、原材料、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成本逐渐走高,中国的纺织企业已经无法再通过低成本获得利润了,众多纺织企业老板在无法雇到廉价的劳动力的情形下,只能被迫转变经营方式转而进行产业升级,以机械智能化的方式节约成本。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被提上了纺织业十二五规划的议程之中。中国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向记者谈到,十二五要进行产业升级很可能是纺企一致达成的建议,“产业升级早在几年之前就提出来了,但由于动力不足才耽搁到现在。”
据汪前进所说,我国前期纺织业的发展主要靠的是成本低与出口量大这两个优势,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两个优势变成了劣势。
“这两年,成本提升特别快,出口情况也不好。以前的有利因素转换成了不利因素,各纺企不得不迫于情势改变自身,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下开始尝试转型,进行产业升级”,汪前进表示。
汪前进认为,这次纺织业的转型将以化纤行业为重点,主要是因为我国出产的化纤量是世界第一位,占全球60%的份额,但大部分是常规产品,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往往要从国外进口。
目前,我国传统化纤产能过剩,但对位纺纶、碳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却仍需大量进口。其中对位纺纶全年需求量约5000吨,进口依存度超过95%。
据了解,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已被列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针对近年来我国PPS、PTFE、芳纶等过滤用纤维及滤料的发展特点,有相关纺企提出,拟开发高温袋式除尘领域的高性能纤维,着重开展纤维用原料,纤维细旦化、异型化、复合化技术开发工作,形成纤维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节点技术,最终为不同行业除尘领域提供最优化的纤维原料。
纺企转型关键是资金
在发展的同时,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二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足和投资分散的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
“产业升级政策的出台将会加大纺企产业升级的力度与相关扶持。”汪前进认为,如果有相关优惠政策出台,那么,将会为纺企的产业升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纺企进行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就是资金问题。如何将资金落实到具体实行难度较大,主要还是看企业自身的实力。”
汪前进指出,技术创新要通过长时间的不断钻研与尝试才能成功转化为产品,而这段时间的投入对企业来说将是个巨大的花费,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对企业来说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化纤业竞争将加剧
我国化纤工业发展20多年以来,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底子薄、发展时间短,国产设备技术质量水平跟不上,除部分涤纶长丝企业及新建大中型企业外,多数化纤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粘胶纤维设备大多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锦纶生产设备约40%是低速纺系列,产品毛丝多、卷装小,不能适应喷水织机需要。
汪前进认为,这些企业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的话,未来非常有可能倒闭。“未来的市场将有两类模式:一是规模大、平均成本低的企业;二是产品高端或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化纤行业的竞争正在逐渐加剧,而且在今后会越来越残酷。”汪前进认为,企业只有通过由量到质的转型,才会有希望。相反,则有可能会被淘汰。“这种淘汰将会在今后的十二五发展进程中持续进行。”
“化纤行业中多数企业是细分市场,产品比较单一,这有利于单一产品的研究。”汪前进说道,如果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小的话,企业将会转型找其它发展空间大的。化纤业的技术升级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是技术的积累,同时也是技术人员的积累。如何才能在众多纺企中突围而出也是对企业的一种考验。最后,汪前进向记者讲道:“现在进行转型还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