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甜
近日,第二届全球贸易与集装箱运输大会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运论坛在厦门举行。大会就集装箱运输的政策环境、价格管理、不正当竞争,船舶大型化与智能化等行业热点问题,以及集装箱码头建设与港口经济、集装箱多样化创新等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这是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的首个全国性航运物流业高规格会议,以“新格局·新生态·新突破”为主题,共同探讨航运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吸引了近400名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港航企业领袖、业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货代物流、运输贸易货主和跨境电商企业代表参会,掀起了一轮头脑风暴。
1.
抓住机遇 “出海”必将常态化
当前,全球贸易正处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其中危机主要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财务风险高企等,而机遇始于中国及新兴经济体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始终坚持,包括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目前相对稳定的区域化经济体包括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东盟十国、南非发展共同体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规则,有助于清除贸易壁垒;良好的互联互通设施则能够使各国更好地分配资源,提升贸易量。
还有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机遇。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技术创新。随着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的突破,智能制造时代来临。比如已经实现的移动互联网购物蓬勃发展,对于提振全球贸易产生的作用可以预见。
基于上述判断,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建议,航运业要提前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东南亚国家进行布局,因为“这些国家的集装箱进出口会在未来出现繁荣的局面”。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后,首先带动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相关国家必然会对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基础原材料产生较大需求,干散货、油轮运输市场必定会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提早熟悉相关国家的政策法规,熟悉市场需求,针对市场变化进行航运业务重心的调整和航线布局、船型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徐祖远说。
同时,他提醒航运业者要大胆创新,比如航运电商、集装箱运输可视化等,因为可以解决行业“痛点”,提升运输效率和客户体验,这些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除此之外,商业模式、服务管理的创新,也都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必将常态化。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和各种风险,‘抱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避免了恶性竞争,又实现了风险共担。”在徐祖远看来,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互补短板,都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2.
集箱运输不能忽视平台建设
集装箱的运输是航运业发展至今最有竞争力、最有效的运输方式,谈及如今面临的发展困境,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书记、总裁张页指出,“是行业自己出了问题”。他直指核心,建议要思考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如何提高效率;要发挥政府的力量,做好行业监管;企业要探索自我改革,建设服务平台,加强风险管控,通过解决行业内问题来激发行业活力。
在张页看来,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集装箱运输的新希望在于新形势下的创新。联盟的出现,环保的要求,平台的建设,都是新形势下衍生出的。现在,煤炭、油品等都已经可以装进了集装箱,这将带动货物需求。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强者。未来,船舶、航线将越来越细分,平台建设将带来航运业的革命。
关于航运企业怎样恪守契约精神,马士基航运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谈道,集装箱航运业属于高固定成本,高运营成本的行业。利用大数据可以起到制约作用,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目前,航运业的准班率非常低,运价动荡成为供求关系中的双刃剑。而恪守契约精神能够提升效率,航运企业可以从新兴商业模式汲取灵感:使用创新技术按需服务,平衡需求;流程高度透明,所见即所得;依靠评价信用制度优化用户行为;基于大数据的定价方式,路程规划,精准广告投放,建造生态系统。”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辜忠东也在会上表示,为适应班轮市场的新局势,中远海运集运积极调整、优化“海上丝路”沿线服务网络,新增了3条东南亚到澳洲航线,新开了7条远东到东南亚区域航线,新开辟1条地中海航线。
此外,中远海运集运还在中欧班列、物流等领域全方位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服务。目前,从中国通往欧洲的海运货物,比以往要缩短至少5—7天的运输时间。
3.
“一带一路”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作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城市,厦门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因海而美,并始终坚持“以港立市、以港强市”,港口也是厦门突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厦门港作为全球第十五大集装箱港、我国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全国十二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拥有自贸试验区发展优势。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成为此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厦门是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合作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是全国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鼎瑜表示,凭借海陆空铁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厦门对内辐射大陆,连接“一带”,对外辐射东盟,连接“一路”,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尤其在全球贸易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吴顺彬在大会致辞中介绍,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厦门港特色优势逐步凸显,区域性邮轮母港建设成效显著,两岸航运合作有效提升,航运服务和信用软实力也得到提升,不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但吴顺彬也坦言,尽管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海等航运中心相比,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厦门港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伴随着吞吐量和港口硬件实力的不断进步,航运软实力的突破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重点,而航运人才正是提升厦门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基础和关键。
“当前,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仍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一方面,支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权威航运咨询机构、航运信息库、航运出版物、航运指数发布等的航运信息、咨询、研究、教育等人才智库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航运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吴顺彬说。
今年,厦门港将在已有集装箱航线的基础上,不断吸引船公司在厦门布局新的集装箱国际运输航线、航班,提高中转箱占比,形成以厦门港为重要节点的全球运输网络,提升干线港地位;同时,提升航运人才、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和航运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有效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
胆略
是成功的源泉
□ 罗强
但凡爬过山的人都知道,又高又陡的山,需要有胆略才能攀登上去。对于航运企业来说,创新犹如爬山,有胆略才好登高,有胆略方能不断攀登新的更高的山峰。
航运业是重资产行业的典型,其行业内部分工细,充满着可以挖掘创新点的机会。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航运企业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创业意愿日益浓厚,但创新胆略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航运业本身确实处于低谷;另一方面是由于切入点实在太多而对于创新有些手足无措。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报告》指出,中国的企业家在敢于承担创新风险的冒险精神上已经具有很好的素养,然而缺乏领先他人察觉到创新点的创新实践。
航运企业普遍拥有创新意识,但创新胆略不足。
如何提升创新胆略,需要借助外力,就像业余攀爬手需要专业团队的指导一样,政府就是扮演专业团队的角色,需要力推一些成熟的、符合产业运作逻辑的创新项目,指导企业进行运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优秀的项目得以借企业背景予以孵化。
提升创新胆略,还需要用好内力,这内力来自于自身能力和资源的提升利用,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组织架构、运营机制,不断增强对外部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和对外界不利环境的免疫力。未来航运企业的发展,要通过培育“内生型”增长动力,提高自身经营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来实现。
胆略好比一颗种子,创新就是这颗种子发出的幼苗,没有胆略就不会有行动,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胆略,加上智谋,就一定能登上创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