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香港的营商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航运业日渐式微;远见香港航运,其还能受惠于哪些机遇呢?
香港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物流网,航运业整体对香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贸易及物流业是香港经济四大支柱行业之首,占其GDP的24%。其中,物流业直接经济贡献分别占GDP和就业人口的3.2%和5%,涉及18.8万个就业岗位;港口及其相关行业直接经济贡献占香港GDP的1.1%及就业人口的2.4%,涉及8.8万个职位。
当前,香港的营商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航运业日渐式微;远见香港航运,其又能受惠于哪些机遇呢?
香港特区运输和房屋局作为香港航运业的主要服务政府机构,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港珠澳大桥建造工程,以及香港国际机场发展三跑道系统的落实工作,推动航运业迈向高增值发展。香港特区运输和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指出,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后,香港的物流腹地将进一步扩展至珠江西岸,可增加货运的流量;扩建机场可长远提高空运货物处理能力,满足香港持续增长的航空货运需求。
国际中转日益重要
香港港口主要服务两个市场:源自华南地区的货物及国际转运。过去10年华南地区港口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在珠三角区域,香港港面临深圳、广州、虎门及珠海港约25个码头的竞争压力。这些港口的腹地重迭,均为处理华南地区货物,同时,该区域适合远洋集装箱船停靠的泊位数量于2001—2011年增长141%。
面临竞争,香港港口占华南地区货物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国际集装箱转运则成为香港港口吞吐量中日益重要的一环。根据《香港港口发展策略2030研究》预测,到2030年,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或会增加至3150万TEU,年增幅为1.5%。其中,国际转运预计将会成为主要的增长点;源自华南地区的货物吞吐量预计将呈现轻微负增长。
对香港港的未来发展,全球知名港口运营商和记港口董事总经理叶承智认为,香港港口与华南港口竞争已是老生常谈的事情,对香港航运业而言,市场更应留意香港港口的角色转换,从华南的门户转型为亚洲枢纽。
在国际转运市场中,相较华南地区港口,香港港具有优胜之处,其几乎包揽了外资航运企业的所有国际转运业务。同时,香港港作为国际转运枢纽,亦在泛亚洲地区具有竞争力,处理其他贸易航线的转运货物。
成本为最大制肘
对港口而言,影响付货人选择港口的因素主要有成本、服务品质,包括可靠程度、安全性及货物受损的可能性、付运所需时间以及退税和区域内交通网络的连通能力等,其中将货物由工厂运送到卸货港的总成本是最主要的因素。
香港港作业的航运体系包括陆运和水运两个环节。香港港在陆路拖运成本方面不具优势,在码头处理费方面也较华南地区港口高约36%。陆路拖运成本及离港费使香港港成为珠三角区域费用最高的港口,但由于港口停留时间较短,香港港在付运所需时间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过去数年,使用货车经香港港与经深圳港运输的成本差距已扩大,但使用驳船驳运的成本差距则有所收窄,这导致香港港的跨境集装箱运输模式由陆路拖运转为内河驳船驳运。因此,2008—2014年,香港陆路货运量不断减少,水运特别是内河运输有所发展(见表)。然而,虽然河运可减低使用香港港口的费用,但付运所需的时间会较长,成本依旧是香港航运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带一路”机遇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带一路”区域内高度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和专业服务等领域都具有领先优势。香港特区政府也笃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再加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可为香港未来航运和物流服务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在今年召开的“第五届亚洲物流及航运会议”上,“一带一路”战略成关注热点。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为香港带来庞大发展机遇,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有着良好的联系,可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将中国与这些经济体联系起来。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郑剑表示,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对推动内地与香港物流业共同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郑剑建议,香港应加强与中央和内地各地方政府的沟通,配合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与内地合作。
不可否认,香港具有与“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相契合的专业优势。金融市场、跨境人民币、贸易物流等是香港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也是“一带一路”的战略重点,香港通过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融合,既发挥专业能力和优势,也为航运业发展寻找到新的动力。
航运运营主体方面,叶承智介绍,20年前,和记港口已开始布局海外港口,其中也涉及“一带一路”沿线的缅甸和越南等国家。然而到目前为止,回报未尽如人意。目前中国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一定的贸易量,但在港口投资上,若要开发当地商机,还需视当地是否有完善的基建连接内地。他认为,香港有人才、经验,料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优势。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叶承智表示,和记港口将及时更新港口基建设施,继续提高港口作业效率以应对船舶大型化和航运联盟化等新趋势,迎合市场,未来亦会在海外不断寻找新机会。
航运服务已有根基
香港港是自由港,实行低税政策,在港注册的船舶可豁免国际营运所得税。许多内地船舶都选择在香港注册,香港的船东和航运相关企业集聚程度一直很高。《2014年香港施政报告》显示,香港船舶注册记录在册的总注册吨位位列全球第四。截至上半年,在香港注册的船舶达2427艘、9727.9万总吨。
在低税制且相关配套体制健全的情况下,香港的专业航运服务已有根基。目前,香港有约700家企业提供各种航运服务,从船舶管理、经纪、租赁、融资,到海事保险、法律及仲裁以至船舶支援服务,以及为船东与船舶承运人提供专业顾问服务。
香港可提供广泛的海事保险产品及服务,更是亚洲区保险企业最集中的地方,截至去年年底有超过150家受规管的保险企业,其中91家获准提供海事及货物保险;国际保障及弥偿组织的13家成员协会当中,有7家在香港提供服务,是伦敦境外最大的服务群组。2013年,香港海事及货物保险费高达21亿港元,去年更有可观的增长。
随着中国航运和造船业不断壮大,香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极大,可以成为航运企业内外联通的跳板和平台,也有足够的条件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区重要的国际航运服务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