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杨华雄解读《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记者 张天赦 罗强 见习记者 董景娅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港口行业按照“四个交通”要求加快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针对《意见》出台的背景、转型升级的要求以及政策亮点等问题,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杨华雄对话本报记者,详细阐释了相关细节。
■三大外部环境变化促使行业“主动转型”
记者:当前我国港口处于怎样的发展状况,提出港口转型升级的背景和意义有哪些?
杨华雄:自建国以来我国港口发展状态良好,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港口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当前,作为世界港口大国,我国港口发展比较健康,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次出台《意见》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是“主动转型”,是行业着眼未来主动寻找不足、补齐短板、适应经济社会变化作出的发展选择。
为什么要进行“主动转型”呢?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支撑我国港口快速发展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中,发生了三个主要变化:
一是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这意味着港口吞吐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吞吐量平稳增长将成为“常态”;
二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粗放、服务功能相对简单,物流功能的通畅便捷以及服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四个交通”对港口的综合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平安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港口发展需要一个更具指导性、总体性和框架性的发展规划,《意见》的出台满足了这种客观要求。
■“三化三型”为港口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记者:《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这六个方面是如何提出来的,对未来港口的发展有怎样的引导作用?
杨华雄:《意见》提出的六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化三型”,“三化”就是现代化、枢纽化和集约化,“三型”分别是绿色型、智慧型和平安型。在政策制定前,我们组织进行了广泛的专题调研,可以说,这六个方面的要求集中针对我国港口目前发展的“短板”和新要求,具体来说:
“现代化”主要是指发展现代港口业。据统计,我国大部分港口的非装卸服务占港口服务的比例不足5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70%。港口功能的相对简单,使得随着吞吐量增速的放缓和经营成本的增加,港口企业利润将不断下滑。因此,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是港口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抓手。《意见》所提出的“构建我国港口服务功能体系”的新概念,目的就是在于引导港口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发挥特色优势,以加快发展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在强化装卸业务基础上拓展功能。
“枢纽化”主要是指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使港口在区域发展中呈现更强的带动性和辐射性,是满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强化节点的要求。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国港口能力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公用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比较薄弱。因此,《意见》提出,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港口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港口建设节奏,完善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
“集约化”主要为促进港口做大做强,改变粗放式发展,避免港口的“同质化”竞争,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地配置港口资源。避免港口重复建设,要着力强化港口区域性,明确沿海港口、内河主要港口的差异化功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和分期实施方案,防止区域内不同城市、乡镇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建设。《意见》提出,引导港口集约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整合港口行政资源,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来避免区域港口盲目发展;二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港口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跨区域投资实现集约发展。
“绿色型”主要强调港口建设运营过程中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资源集约、环境友好两个发展目标。在绿色型的发展指引上,《意见》针对“资源”和“能源”这两个港口绿色发展的突出领域,特别强调要集约利用资源和优化能源利用,充分发挥既有码头作用,节约节水节材;鼓励港口企业提高应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港口的使用比例,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平安型”强调港口安全责任制和保障能力。尤其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除以往强调的安全生产风险、工程施工风险外,客运码头、滚装码头,油气液体化工品码头和库区、油气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线等也成为《意见》关注的重点。为了强化港口的安全保障能力,《意见》还对应急处置、储备物资基地、人员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智慧型”主要关注港口服务高效便捷。研究显示,当前国内港口的生产管理系统大多是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定制开发,业务集成度不高、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降低了整体管理效用,使港口物流设施、装备水平与智能化港口要求有一定距离。因此,《意见》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港口数据云服务平台,推进港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口岸便利化作为港口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可以说,这六个发展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补齐当前港口发展的短板,又能够引导港口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与质量效益;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了“主动转型”的前瞻性。
■“向改革要红利”,保障措施的核心在于维护港口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记者:在“主动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意见》要求落在实处?
杨华雄:为了保障转型升级顺利完成,《意见》明确了六方面的保障措施,即加强分类指导,深化港口改革开放,加强港口规划管理,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完善政策法规,以及发挥标准的基础性作用。
在这些措施里,最大的亮点首先是强调“向改革要红利”,强调“以改革促升级”。未来,相关改革将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改革行政分级体制机制,建立权利清单制度;二是强化市场化改革,加快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三是港口收费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竞争性环节收费。通过这三方面改革,希望使应该交给市场调节的充分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强市场活力,进一步剔除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进一步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在全国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意见》提出,从完善港口评价机制入手,开展绿色港口等级评价和试点开展基于港口增加值的港口经济运行综合评价。从而改变以吞吐量论英雄的固有模式,引导港口重视产值、增加值,走质量效益第一的发展路径。
其次,六项保障措施将通过打好“组合拳”,维护港口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未来,港口规划一旦经过批准,就要严格执行;调整、修改规划,必须严格按照《港口规划管理规定》进行评估,经批准后才能按规定启动修订与调整程序。
最后,《意见》提出完善港口的标准化体系,旨在通过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推广应用中国港口标准,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