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北极航道逐步开通 国际力量争夺日渐激烈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10-14 9:36:00 学习时报

导读:北极近海大陆架的主权归属、航道管理权、军事制高点争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话语权等等,引发各种国际力量关注和激烈争夺。

  随着北极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岛屿面积增大,北极航道逐步开通,其潜藏的战略价值凸显,随之而来产生许多争议问题:北极近海大陆架的主权归属、航道管理权、军事制高点争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话语权等等,引发各种国际力量关注和激烈争夺。在竞争中形成“北极五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和“北极八国”(“北极五国”加上芬兰、瑞典和冰岛)以及“近北极国家”(欧洲的英国、爱尔兰、德国、荷兰等国,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等国);此外,国家集团(欧盟、北约)也参与其中。

  争夺北极领土主权。北极领土之争始于20世纪初。1907年,加拿大参议员帕斯尤可·普瓦里耶首次提出“扇形理论”:位于两条国界线之间直至北极点的一切土地应当属于邻接这些土地的国家。以此作为加拿大对所有北极岛屿拥有主权的理论依据,率先提出对北极的领土要求;北极其他国家相继加入,都宣称对临近北极地区领土拥有主权,从此开始北极领土之争。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北极变暖加速,北极航道逐步开通,北极争端问题再次凸显。

  俄罗斯赞同“扇形理论”,认为北冰洋大部分领土都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地理延伸,北极是俄罗斯的北极。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的北冰洋底插上金属国旗,宣示对北极海床享有主权,引发新一轮的北极争夺。

  美国十分重视“北极海洋国土”主权。2013年5月10日,奥巴马总统签署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概要中宣称: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和根本的利益。美国在该地区谋求满足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保护环境,负责任地管理资源,照顾到原住民社区,支持科学研究,在范围广泛的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

  丹麦与加拿大就西北航道东部入口处的汉斯岛主权归属问题持续争执20多年。丹麦欲以格陵兰岛为依据,划定北极海床势力范围,挣得北极一席之地。丹麦科考人员在北极大量收集地质数据,研究罗蒙诺索夫海岭也就是北冰洋主要海底地貌,试图找出罗蒙诺索夫海岭在地理上与丹麦的格陵兰岛相连的证据,以此证明北极属于丹麦。俄罗斯则认为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北部地区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英国借助位于苏格兰海岸线200英里远的一个无人居住、附近地区蕴含丰富油气资源的罗卡尔岛,声称对北极附近大西洋水域水下大陆架拥有主权,与丹麦、冰岛产生分歧。挪威收集北冰洋海底数据后,于2006年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对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的领土要求,目前这个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瑞典继俄罗斯插旗之后,宣布将把一艘强动力破冰船开到北极点进行长期“科考”。

  争夺北极航道归属权和管辖权。随着北极变暖,北极无主水域逐步通航,形成三条航线,分别是西北航道、东北航道和北极点航线。北极国家就北极航道归属权和管理权产生分歧。

  在西北航道归属问题上,加拿大政府坚持宣称西北航道水域是加拿大的“内海”,对这条航线拥有“执法权”,增加在北冰洋沿岸的军事力量,加强实施对西北航道的有效管理,对经过西北航道海域的各国船只做必要的限制,以便减少安全隐患、避免泄漏事故。美国则坚持主张该水域属于公海,是“中立水域”。

  东北航道经过的水域大部分在俄罗斯的经济专属区内,俄罗斯人称其为北方海航道或北方航道。苏联时期,用北方海航道概念,强调这个航线在苏联境内的北冰洋水域,暗示苏联对其享有主权或管辖权。俄罗斯承袭了苏联的主张,继续主张北方海航道位于俄罗斯领海或毗邻俄罗斯北方沿海经济专属区内,并宣布“开放”北方海航道;同时,通过法律要求使用北方海航道的外国船只必须经过俄罗斯允许、付出高额的破冰导航服务费才可通行。美国、挪威、丹麦等国家认为东北航道是国际水域,适用于过境航行。有专家预言,东北航道一旦开通,将改变世界贸易结构,进而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形成以欧洲、北美、俄罗斯为主体的超强环北冰洋经济圈。因此,控制东北航道,就等于控制世界未来的经济走廊。

  穿越北极点航线。从白令海峡出发,穿过北冰洋中心区域到达格陵兰海、挪威海。由于北冰洋中心区域被长年海冰覆盖,海冰层十分厚重,这条航线需要等到北极冰雪全部融化掉才可能开通。

  争夺军事战略制高点。早在二战时期,北极航道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北极航道加以控制。加拿大把西北航道视为其内水,是预防苏联军事力量进入北美洲的缓冲地带;苏联在二战后将北方航道视作重要战略防御前沿,防止外国船舶涉足。

  北极地区及北冰洋水下成为东西方军事对峙的场所。双方在北极都建立完整的军事设施,美国为首的北约在阿拉斯加、格陵兰岛建立庞大的军事基地,联合加拿大组建北美防空司令部;苏联在摩尔曼斯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海空基地。

  同时,美苏两国都曾在北冰洋地区部署战略进攻武器。美国以北约组织的名义,在阿拉斯加到冰岛的北极地区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大规模远程相控阵雷达、战略核潜艇、弹道导弹和截击机,联合加拿大成立了“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苏联将“台风”级导弹核潜艇常驻北冰洋深海巡航,实施核战略威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苏竞相在北极地区部署洲际弹道导弹。到80年代以后,北极的水下制海权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核动力潜水艇成为双方在北极战略对峙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美苏在北极对峙局面有所缓和。

  冷战后,美、俄都在北极冰下进行潜射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俄罗斯借助地理优势,从俄本土基地飞越北极点对美国实施打击,潜射弹道导弹只需10分钟就可打击美国腹地军事目标,对美国直接构成军事威慑。2004年末,美国在阿拉斯加的麦格拉斯堡空军基地建成第一个陆基“战区高空拦截弹”发射基地,部署24枚高空反弹道导弹。2009年,美军在北极地区进行代号为“冰区训练-2009”军演,目的是维持美军在北极地区的行动力。同年,“弗吉尼亚”级“德克萨斯”号潜艇进入北冰洋核心地区,受到俄罗斯的密切跟踪监视。

  美国通过实施“打入北冰洋计划”,加强在北极的反潜作战能力。2009年,美国政府在“北极地区政策”中提出美国在北极地区有“广泛的、基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因而必须有独立行动的能力。为此,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配备新型破冰船。2011年夏,美国两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在北极地区举行军演。据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美国海军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技术方案,为舰队执行北极任务做准备。俄罗斯则准备在2015年完成组建第一支北极地区摩托化步兵旅。俄海军负责人表示,为提升海军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将增加新舰只和新驻点。俄国防部明确提出2014年的任务中包含建立国家防御指挥中心和北极基础设施。

  争夺在北极问题上的合法地位和话语权。北极变暖引发世界各国加紧北极科考,为在北极问题的国际立法方面争得话语权,“北极国家”都在加紧“科考”,纷纷制定本国的北极战略,旨在强化本国是北极国家的意识。“近北极国家”、欧盟、北约也根据各自战略目的相继介入北极事物中。此外,印度也想在北极矿藏资源方面“分一杯羹”,澳大利亚对俄罗斯2007年8月10日的北极海底插旗行动做出强烈反应。北极的权益之争正在加剧并有全球化的趋势。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专门关于北极问题的法律条约产生,北极国家只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处理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公海利用以及资源开发等相关事物。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