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贸易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集装箱航运大国。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1.77亿标准箱(TEU),按年率增长8%。然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大幅减缓影响,我国集装箱航运业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迟迟得不到扭转,企业经营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班轮公司深受价格竞争之害。2009年和2011年,全行业整体亏损,2012年的运价上调也仅使企业在成本线附近挣扎。在这种局面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之间的关系,共同维护合理的运价,从而保持和提升我国集装箱航运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靠“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调节的,两者缺一不可。“看不见的手”主要是市场规律,但仅仅依靠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难免出现价格的过度起落,从而超越行业承受极限,使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受损,给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历史上,一些鼓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饱受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之苦,便是市场规律失灵的明证。可见,市场经济还需要“看得见的手”,即发挥市场规则的调节作用。市场规则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政府制定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求行业形成自律机制。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经济是规律和规则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的市场经济才能保证行业健康运行。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围绕价格对市场的影响展开。实际上,买卖双方交易时是围绕双重要素展开,除了价格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质量。质量提高时,可能带来价格的上升;相反,价格下降时,可能带来质量的下降。一个行业如果一味追求价格低廉,可能会带来整个行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质量下降。质量降到一定程度,就会摧毁整个行业。这就是价格战摧毁产业的规律。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对于买卖双方是透明的。而质量则不同,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卖方有充足的条件确保买方无法获知产品真实的质量,产品质量是卖方责任。因此,在一个行业规则欠缺的市场上,买方往往会一味追求最低价格,导致价格一降再降。当价格低于确保产品质量的成本底线时,缺乏责任感的企业会靠降低质量来获取利润,而负责任的企业则会发生亏损。时间一长,负责任的企业将会被挤出市场。最终,市场上充斥着低价劣质的产品,进而摧毁整个行业的形象。
有鉴于此,确保市场价格不低于保证产品质量的底线是整个行业的责任,必须通过政府的规章制度和行业的自律约束来保证市场规则被尊重、被遵守,否则行业的底线将被突破。
因市场规则缺乏导致的恶性价格战在多个行业屡屡上演。如家电业、家电零售业、公路运输业、货运代理业,正是由于只重价格、不顾质量,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价格大战,大战的结果是行业性亏损,整个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研发的大手笔投入,所有的企业都只关注价格和成本,成本一压再压,把所有中长期投入统统取消,只为把眼前的价格降下来迎合市场。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在物流业,公路运输和货代行业在过去20年中,即经历了前文所描述的历程。如今,这样的发展态势正在侵蚀越来越多的行业。就在集装箱航运业,自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班轮公司也开始靠拼价格争取客户。虽然个别负责任的公司想力挽狂澜,但由于行业规则的缺失,市场价格还是一降再降。
集装箱航运业具有国际化、门槛高的特点。班轮公司之间的联盟一直是维持市场稳定的主力军。但由于此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导致各家公司各自为政,轮番降价,最终导致全行业亏损。可以说,目前集装箱航运市场价格已经低于提供必要的优质服务所需的最低成本。如果价格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那么对于行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面对这一生死攸关的考验,各班轮公司都在积极思考对策,以互补产业弥补航运亏损。但是,由于集装箱航运业是一个大进大出的产业,其巨额亏损很难由其他业务弥补回来。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唯一的出路是抱团取暖。班轮公司需要团结一致,同时也联合一些负责任的大客户,以合理的价格保证优质服务。航运业对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在“十八大”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也有义务维护集装箱航运业的市场规则,确保市场规则不被破坏,使我国的航运业避免走其他行业过度竞争的老路,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