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正式生效。这一标准曾被认为会对我国船舶工业产生致命影响,不过由于造船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因此,当标准真正实施时,无论造船企业、设计院所还是船舶配套企业都十分平静。同时,大家深知,赢得市场竞争远不止“达标”这么简单,必须拿出高于标准的优秀产品,因此在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方面都开足了马力。
根据《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公约)附则Ⅵ要求,EEDI适用于4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其针对的船型共有11种,目前明确提出了EEDI数值要求及折减系数的有散货船、气体运输船、液货船、集装箱船、杂货船、冷藏货船以及兼装船等7种船型。船舶的EEDI数值需分阶段进行折减,具体的折减要求是,第0阶段(2013~2014年)的折减系数为0,第1阶段(2015~2019年)的折减系数为10%,第2阶段(2020~2024年)的折减系数为20%(杂货船和冷藏货船的折减系数为15%),第3阶段(2025年及以后)的折减系数为30%。
准备充分 主动作为
按照MARPOL公约有关船舶EEDI数值分阶段折减的要求,我国有近50%的现有船舶符合能耗基线标准(EEDI折减率为0),还有50%以上的船舶需要采取船型优化等措施来满足标准要求。但当EEDI正式生效时,船界并未为这50%的“不达标”船舶而恐慌。
“我们早就着手准备,特别是趁着近几年船市低迷,研制任务相对轻松,抓紧时间研发储备了一批节能环保船型,这些船型完全能够满足EEDI现阶段的要求。”船舶设计大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研究员杨葆和表示。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迟本斌介绍,沪东中华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在研究EEDI,目前要满足EEDI现阶段的要求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他们更关注的是EEDI生效后对造船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提出的要求。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范建新认为,尽管EEDI是一项全新的强制要求,但其核心是降低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的能耗,对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来说,当前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可以应用,这会帮助他们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低能耗的发动机,使船舶满足EEDI要求。
据了解,我国造船界能够平静面对EEDI,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该标准从正式提出到生效经过了4年多时间,给造船界预留了较长的准备期;另一方面,我国造船界在应对国际新规范、新标准时更加积极主动。在EEDI获得通过前,我国就举办造、检、航三方会议,探讨应对之策;在EEDI获得通过后,虽然国际海事组织(IMO)给予缔约国4年执行宽限期,但我国造船界并未因此而放缓应对步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造船企业、设计院所及配套企业等有关各方积极参与,密切沟通与配合,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制定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基准线值》、《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计算方法》等5项国家标准,使大家应对EEDI的信心大增。
超越标准 引领需求
“真正重要的不在于是否能满足EEDI的要求,而在于是否超越标准,迎合甚至引领市场需求。”杨葆和表示,即使没有EEDI,船东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指明了方向,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趋势早已明了。因此,先进船企并没有纠缠在如何满足标准的要求上,而是倾注了更多心血在如何能推出更加节能、环保的新船型上。
事实上,为争抢订单,各船企都在努力探索增强船舶的节能、环保性能的途径。在当前的高油价时代,船东对船舶的油耗指标尤其关注,加上船市长期呈低迷态势,造船企业和设计院所想要获得订单,必须推出低油耗船型,而降低油耗本身与EEDI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尽管按照MARPOL公约要求,到2020年船舶才需要折减20%的EEDI数值,但有的船企目前就已经开发出满足这一要求的船型,提前7~8年达到了标准要求,为其争抢订单增添了砝码。这就说明,船企获得订单最重要的前提是技术表现出色,不能仅限于满足强制标准的要求,还要有超前意识,“想船东之未想”,研发引领需求的船型。
业界人士指出,仅就EEDI本身而言,尽管我国船企满足其第0阶段的要求不存在大的技术障碍,但由于其验证比较复杂,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长期密切跟踪,比如适用EEDI要求的滚装货船的定义,对采用柴—电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等非传统柴油推进方式船舶的EEDI计算方法。杨葆和表示,当前降低船舶EEDI数值通常采用降低航速的办法,但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考虑船舶的操纵安全性等问题。目前,IMO正在研究船舶最低航速的标准,这也需要有关方面去跟踪研究。他呼吁,造船界要高度重视第3阶段的折减指标,因为达到这一指标要求的难度非常大,而且给大家准备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船企必须抓紧时间进行研究和准备,从船型设计着手,综合使用各种办法,不仅要在技术上满足标准要求,还要尽量少增加造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