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柜码头曾是香港引以为傲的产业,但近年来,随着珠三角港口的崛起,加上码头缺乏长远土地规划,支援码头增长及改善营运效率,令业界正处于内忧外患。有见于此,香港货柜码头商会向政府递交白皮书,希望透过增加趸船泊位、把码头多馀的停车场及候车空间转换成货柜堆场等一系列措施,解决长期拥堵的问题,以提升效率。
由于内地港口较香港更接近货源,因而近年香港码头已转做中转港,处理区内及海外的中转货物。香港货柜码头商会主席李耀光接受访问时表示,作为中转港,需要更多码头用地处理船上货品,加上大型船越来越多,对码头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另外,陆路运输成本高企,珠三角货物经趸船来港出口量在过去10年大增三成,导致趸船泊位严重不足,高峰期等候时间长达两天以上。
可增400万箱处货能力
陆运运输虽大幅减少,但现时码头周边大部分用地为停车场,白皮书建议,将码头多馀的停车场及候车空间转换成货柜堆场,有助缓解码头内拥堵,且减少外来车辆。李耀光指出,现在码头周边有些地方为货车停车场,有些为业界短期租用。他希望透过长期租约或出售形式予码头持份者,因无人希望大量投资在一些短期租用的地方。他又提出,将这些用地与码头整合,成为码头的一部分,有助提高效率。
对于该方案的执行,李耀光充满信心。他认为,港府不能看?码头竞争力下降,香港亦不能单靠自由行、金融、地产这些行业。他希望有关方案通过后,可在一两年间落实。他强调,香港码头只要提升了竞争力,就能吸引更多船隻停靠香港。
香港码头用地严重不足,按国际标准,每400米泊位应有25公顷的码头用地,但香港码头平均只有14公顷,最低仅11公顷。当泊位使用率达60%时,码头已非常拥挤;高峰期使用率达85%时,码头拥堵状况更近临界点。
为提升香港码头竞争力,香港货运码头商会与业界各持份者经研究后提出:重整后勤用地,支持葵青货柜码头发展;整合现有趸船泊位,开发多三个地方建设趸船泊位;将码头多馀的停车场和候车空间转换成货柜堆场。若建议通过,香港码头将增加300至400万箱的处货能力。
政府有诚意解决问题
港口发展局上周就此举行谘询会,立法会交通航运界议员易志明回应本报查询时表示,业内于会上就白皮书达成共识,政府亦承诺短期内成立工作小组,认真审视如何帮助业界,找出改善的空间。他又指出,感受到本届政府关心业界,有诚意为业界解决问题,加上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巩固及提升香港作为航运中心的地位,相信能进一步提升港货柜码头的竞争力。至于十号码头是否建立,则视乎未来的需求及码头的长远发展。
东方海外投资公关沈志澄认为,建十号码头迫在眉睫,因原有泊位不足以挂靠大型船隻,船舶在外等候时间变长,燃油费用大大增加。他强调,只要将码头“挖深拉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表示,政府需衡量多方利益,详细研究后,扮演好规划土地的角色。他认为,有关方面需提供具体数据支持建议,并需得到社会各界认同。他续说,目前会员的直接进出口货物,已有七成半由深圳港处理,若香港码头未能改善效率,港或将流失中转货。
香港物流商会主席罗煌枫称,商会欢迎白皮书,有关提议非常好,有助提升码头竞争力,争取更多货柜,但政府最终是否支持,或将考虑航运安全。事实上,香港有内地巨大的市场及经济腹地,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进出口国,加上香港在自由港、人才、通关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相信只要港府愿意接纳白皮书建议并加以行动,可望保住香港货柜码头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