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和船舶企业几乎囊括前十甲
与航运企业亏损严重相比,港口、船舶企业业绩表现抢眼。
特约记者 刘俊
2012年5月8日,《2011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以下《创富榜》)公布,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证券市场上市的航运、港口、船舶及相关行业的企业,按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为收入榜和净利润榜进行排名。据《创富榜》统计,70家航运、港口及造船上市企业去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765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净利润278亿元,仅为工商银行的1/10强。其中的净利润榜单中,上港集团以47.24亿元的净利润排名榜首,中国重工以47.06亿元的净利润次之,而中国远洋、中海集运和阳明海运等航运公司则以大幅亏损排名垫底。
港口企业取得不错的业绩得益于持续上升的吞吐量,许多港口上市企业的业绩增幅超过两位数;造船企业的业绩虽然同比下滑,但依然保持盈利。根据《创富榜》的净利润榜单,排名前10的几乎被港口和造船企业包揽,而曾经风光无限的航运企业中,只有东方海外以11.73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10位。
航运企业收入与利润倒挂
作为整个航运业的核心,航运企业受到行业低迷的影响最为严重。根据《创富榜》收入榜单显示,32家航运上市企业贡献了3104.47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到收入榜单总额的一半。其中,中国远洋以689.08亿元的营业收入成为收入榜的榜首,且在收入榜前10名中,航运企业占到6席。但在净利润榜单中,航运上市企业不仅没有盈利还亏损102.84亿元,中国远洋更是以104.49亿元的亏损额垫底。在榜单末尾的9家亏损上市企业中,航运企业占到8席。航运上市企业出现较为明显的收入与利润倒挂的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航运企业去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左右,但部分企业净利润的下滑则超过100%。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的贸易量并没有大幅下滑,但运力过剩、运价下跌、燃油成本攀升等因素,蚕食了航运企业的利润,导致企业出现“跑航次不赚钱”的现象。
但是航运企业也并非全军覆没,东方海外就以11.73亿元进入了净利润榜单前10位。有业内人士称,这家香港的班轮公司在航运业危机时期表现出的沉着冷静让它和海丰国际一起成为为数不多的几家在2011年仍然能保持良好赢利的班轮公司。巴克莱资本分析师John Windham称,东方海外业绩优于大多数同业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在亚欧线上的投入程度有限,亚欧线收入只贡献了企业年收入的19%,而此线正是去年整个行业利润率最低的一条航线。此外,东方海外在航线多元化方面也比较保守,企业50%的货量贡献来自亚洲区内航线。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大陆的航运上市企业,实现较好盈利的台湾航运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一般经营固定客户和熟悉的航线,因此对于市场变化及危机处置比较敏感迅速。但台湾上市大型航运企业,如阳明海运和长荣海运,均录得亏损,在榜单中位列后10名。
有业内专家也表示,航运业是强周期行业,一般当企业亏损最严重时,也预示着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2年有信心大幅减亏,但具体到什么程度不好判断。”
港口企业一枝独秀
相较于航运企业业绩的集体“沉沦”,在《创富榜》净利润榜单中,港口上市企业可谓表现抢眼。不仅上港集团以47.24亿元的净利润排名榜首、招商局国际以46.22亿元位列第3,还有8家企业进入净利润榜单的前20强, 16家企业进入前40强,且以在A股上市的港口企业为多。
据《创富榜》统计,虽然26家港口上市企业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334.64亿元,不及航运上市企业的一半,但实现的净利润则有208.26亿元,占到净利润榜单总额的75%。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轮航运业低迷的罪魁祸首是运力过剩和成本上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标同比均实现较快增长,因此,去年港口企业业绩受危机的影响较小。据海关数据,去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在港口吞吐量中,去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9亿吨,同比增速超过10%,但增速已出现明显放缓。
此外,由于港口企业一般都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产和地方保护政策,因此,即使在行业低迷期,由于有稳定的货源,其盈利情况一般也较有保障。
分类来看,综合港口运营商招商局国际和中远太平洋的排名较为靠前,分别以46.22亿元和25.11亿元位列净利润榜单第3和第6位。分析人士表示,相比单一港口企业,综合港口运营商能均衡地组合旗下港口资产,这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吞吐量增速放缓的情况。
长三角地区港口排位依然领先,上港集团和宁波港集团分别以47.24亿元和24.68亿元分列净利润榜单的第1和第7位。虽然实现了较高的净利润,但净利润增速都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