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寒流”来袭 上海港需转变服务方式过冬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1-31 13:21:00 解放日报

导读:新年伊始,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一周内下滑近百点,至1300点左右,为去年8月15日以来最低。近日,希腊船舶经纪公司又发布了最新一份干散货运输市场报告,更是悲观地指出,2012年全球航运业依然处于下行空间,绝大多数航运企业将不可避免出现巨额亏损。

  2012年,世界会有怎样的改变,仍旧未知。但航运业将依然在“寒冬”中艰难求存,却已是共识。

  新年伊始,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一周内下滑近百点,至1300点左右,为去年8月15日以来最低。近日,希腊船舶经纪公司又发布了最新一份干散货运输市场报告,更是悲观地指出,2012年全球航运业依然处于下行空间,绝大多数航运企业将不可避免出现巨额亏损。 

  展望2012,很多专家预言,未来全球航运市场若想止跌回稳,很大程度要靠“中国因素”。然而,我们准备好承担这一“重任”了吗?上海港又将怎样“过冬”呢? 

  航运业“冷风吹”  

  就整体而言,2011年中国航运业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指数信息,去年前三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均位于“微景气区间”,分别为102.02点、100.57点和102.83点,预计去年第四季度将跌破景气分界线,为95.80点。侧重反映航运企业对后续市场预期的航运信心指数则全年一路走低,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07.71点一路跌至第三季度的72.77点,反映了行业间普遍弥漫的悲观情绪。 

  作为“重灾区”的船舶运输企业,去年前三季度景气指数全部位于 “相对不景气区间”,分别为87.47点、96.83点和89.96点,预计去年第四季度的景气指数为85.31点,同比下滑20%以上。至于船舶运输企业信心指数,去年第一季度时仍有71.15点,第三季度已暴跌至20.85点,表明业内人士对行业经营的信心已跌至“冰点”。 

  与船舶运输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港口企业景气指数去年前三季度均维持在110点以上,处于“相对景气区间”,港口企业信心指数则全部位于130点以上,去年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了160.39点的高位,充分展示了港口企业总体运营情况良好的局面。但因为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预计去年第四季度港口行业的发展态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将出现下行趋势。 

  运力过剩是“心病” 

  航运业哀鸿一片,从业人员信心跌至低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变,运力过剩这一“通病”在各种航运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今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增幅为8.1%,与之相比,投放的运力增幅却达到了8.3%,而以马士基为代表的集装箱运输巨头又不断进行成本竞争,双重因素共同“绞杀”了集装箱运价。去年年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同比跌幅达14.3%,欧洲航线的部分航次运价甚至一度跌至每箱500美元,而“保本价”尚需1100美元。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油价高企、融资困难,再加之供需失衡,最终导致了一个惨烈的结局,那就是去年绝大多数国际班轮企业都深陷亏本泥淖。 

  航运市场分析员钟晓燕介绍说,在各类航运市场中,供需最失衡的还是以运输铁矿石、煤炭和粮食为主的干散货运输市场,“2005年后,市场的运力增幅持续在6.5%以上,去年达到9.8%,预计今年将超过15%”。之所以会出现运力“管涌”,除了2008年前后订造的船只近年陆续交付,还因为包括淡水河谷公司在内的货主开始建设自己的运输船队,这更加剧了船公司的生存难度。  

  与干散货运输业相比,石油运输市场的运价同比小幅回落,虽然也存在一定的运力过剩(2011年运力增幅4.09%,需求增幅2%略多),但整体来说,由于市场准入门槛高、业内企业与石油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比国际集装箱、国际干散货市场,供需差距较小,市场相对最稳定。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航运业,上海港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