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年底新接订单的回升,国内造船行业在2010年已出现了复苏迹象,但业内人士对于市场并不是非常乐观。
复苏迹象明显
2010年12月,全球新接订单为847万载重吨,环比上升了15%,同比大涨35%。而2010年全年,全世界的总接单量合计为1.2亿载重吨,同比增幅高达129%。
国信证券研究员余爱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2010年11月起,全球的新接订单已有所好转,达到了758万载重吨,环比回升了近15%,而同比2009年11月也有16%的增长。
他表示,市场有起色,基本是由散货船订单所带动的,“比如说去年11月,散货船成交了500多万载重吨,其次则是油船和集装箱船。”
中国船舶(600150.SH)一位高层在电话中对本报说道,船市确实比想象中的复苏速度要快一些,“散货船、油轮及集装箱、一些特种船的需求,还是不错的,有人认为可能集装箱船的恢复速度会更快。”
1月20日,中集集团(000039.SZ)发布业绩预增修正公告称,由于去年第四季度订单情况好于预期,预计2010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将达到28.7亿到33.5亿元之间,增长幅度可达200%到250%。也或许能够印证前述中国船舶高层的说法。
另一个数字也证明,行业正在向上走。
2010年12月,中国新接订单高达629万载重吨,相比韩国的186万载重吨、日本的21万载重吨都要高出一截。
根据船舶咨询公司克拉克松的报告,新接订单主要分布在国内一些大型公司,比如广州文冲、熔盛重工等等。
南京当地的一家造船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如果整个市场出现了回暖,应该是大中小企业的日子都好过了,但现在订单还是集中在大企业手里,这说明市场的回暖仍有待观察,目前只能说是有复苏和回暖的迹象,还不能认为国际船市的春天已经到了。
此外,船价目前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弹升,只在轻微上涨。以VLCC超级油轮为例,其价格约为1亿美元,相比2008年的高峰价1.5亿美元还有一定差距,而巴拿马、好望角等船型的价格也要比高位时缩水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