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联手突围
发展大吨位船舶优化运力结构、“大客户战略”稳定货源、“货主+船东”双重身份降低风险、开辟多元运输业务、合作经营扬长避短……面对困境,敢想敢闯、灵活务实的宁波“船老大”,率领船队,“危”中寻“机”,穿越“经济寒流”。
“以前公司的船小、载重小、船型过杂,影响运力结构”,宁波太平洋海运公司负责人说。
于是,一场“大船革命”在宁波航运企业间悄然上演。宁波恒兴船务有限公司计划建造一艘1.2万吨级的油轮;宁波绪扬海运公司自行建造并投入使用了3艘万吨轮;宁波天昊海运有限公司的1.85万吨散货船已经下水试航;镇海区的几家航运大企业逆势购入大型船舶,目前,镇海区的万吨级以上船舶已达20艘计67.9万吨,占总运力的82%,万吨级船舶占全省万吨级船舶总运力的10%以上。
“大船革命”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据业内人士介绍,“船舶吨级越大,运行成本就越低。”目前,国内一艘万吨轮年平均可发30个航次,而镇海区的万吨轮则可提高到40多个。到今年年底,宁波市万吨级以上船舶拥有量达到82艘、212.75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68.6%。
扩展“大客户战略”——通过与大货主签订长期稳定业务合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货源的稳步增长,成为宁波航企抵御“经济寒冬”的法宝之一。据介绍,天盛、太平洋、合众、众茂等海运公司,与浙江省电煤集团等大企业签订了长期煤炭和集装箱运输合同。这种“旱涝保收”的做法保障了航企货源和利润的稳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宁波航运业还有一件特殊的“避险”工具——“货主+船东”。这些企业过去大多从事煤炭、钢铁以及化工品的贸易,进入航运业后,也未放弃过去的业务,这为他们依旧挺立于“风口浪尖”增加了不少砝码。太平洋海运有着十多年煤炭贸易经验,从事航运业后,企业就与附近热电厂合作,为其运输电煤。据镇海港航管理处处长刘竣介绍,“货主+船东”延伸了产业链模式,在市场行情乐观时,能赚取更多利润;而在市场行情不景气时,也因自主掌握货源,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至于一蹶不振。
多元化经营为银星公司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除了主营散货运输,银星公司还利用船舶之间的互补性从事集装箱和沥青等运输业务,通过多元化运输,提升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规避了经营风险。
从事铁矿石运输业务多年的宁波北仑船务有限公司因与国内许多钢铁企业有长期业务联系,铁矿石运输量较大,但自身运力却不足,而运力相对富裕的宁波恒海海运公司,以租船的方式与北仑船务开展合作,两公司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大大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沿海以万吨轮为主体的运输格局下,该市宁海县平均吨位1000载重吨左右的小船舶却利用遍布全国的揽货网络在沿海航运市场上异军突起。据了解,目前该县小船占据张家港玻璃运输市场份额的75%,占据宁波市木材运输市场份额的80%。
除此之外,天盛海运公司通过减少航行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实行“经济航速”,优化航线布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该公司负责人预测,今年总产值能突破2亿元。